文档介绍:纠正措施程序
KLY/ZL-2007-012
1目的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原因,防止已发现的不合格、缺陷及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合格产品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控制。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00标准中术语和企业《质量手册》中的定义。
4职责
负责严重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客户投诉纠正措施的审批;
质检科
负责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不合格纠正措施的制定、评审。
5工作流程
:
不合格品的报告:包括:原材料、包装材料等采购不合格,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员工工作质量责任考核记录中的不合格;
客户投诉处理记录;
客户回访处理记录;
,组织纠正措施的评审、分析:
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信息,由生产科负责;
服务质量不合格的信息,由销售科负责。
、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报总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由各科室主管进行信息汇总,评审、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报质检科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在对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时,应遵循下述原则确定纠正措施的需求和制定纠正措施:
频繁多次出现同类型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
根据对企业业绩、信誉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选择优先项;
纠正措施应保证针对原因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其内容应包括措施的方法、责任科室和完成的期限;
纠正措施应保证与不合格产生的风险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风险、效益和成本的关系。
,填写《纠正措施记录表》下发责任科室。
纠正措施的责任科室按措施的方法组织实施,保存好实施结果记录;
,由质量管理科对实施结果进行评审,并做好评审记录。
:
措施是否已按期完成;
措施的内容要求是否已全科实施完毕;
措施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实施结果是否保存记录。
,由此引起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修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保存好记录。
6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纠正措施记录表》 KLY/BG-2007-07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KLY/ZL-2007-013
1目的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潜在不合格、缺陷及其他不期望的情况发生。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合格产品/服务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00标准中术语和企业《质量手册》中的定义。
4职责
厂长
负责预防措施的审批。
管理者代表
负责预防措施的审核。
化验室
负责成品卫生检验及生产过程中卫生监测,对可能不合格品提出预防措施。
5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