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恶与恶的撕咬
[摘要]《雨》,它以英国海外殖民地西萨摩亚为背景,描写传教士戴维森的所作所为及其与妓女汤普逊的纠葛,对此作者的叙述极富层次。《雨》中的戴维森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却有其鲜明的个性和审美价值。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揭露宗教的虚伪和人性的堕落,塑造了西方文学作品中传教士和妓女的又一类型。
[关键词]毛姆;《雨》;传教士;妓女;类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二十世纪英国雅俗共赏的作家。他的作品虽未受到文学评论界的重视,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众多的读者。《雨》便是毛姆的短篇佳作。
《雨》通过描写一个狂热传教士与一个放荡妓女之间的纠葛,揭露了宗教的虚伪、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堕落。男主人公戴维森是一个在海外传教多年的神职人员。“他沉默寡言,甚至有点阴郁。你会感到,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是他作为基督教徒不得不表现出来的。他秉性冷漠,甚至有些乖戾。他的长相也很特别:身材又瘦又高,颀长的四肢松松散散地连接在身子上,两颊凹陷,颧骨高得出奇;他看起来死气沉沉,可是当你注意到他那丰满而富有性感的双唇时,你会大吃一惊。他蓄着长发。他的眼窝深陷,乌黑的大眼睛显出一种悲天悯人的神气。他的手指又粗又长,双手长得结实、匀称。这一切都使他看起来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但是,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被抑制住的欲火。这种欲火使你觉得深刻难忘,而且又隐隐约约地感到它会招惹是非。他是那种你难以跟他搞得很热乎的人”这段描绘着墨不多,却把戴维森从外表到内心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性格阴沉,思想苦闷,外道貌岸然,内心欲火中烧。这就为他与妓女遭遇后,虽然几经灵与肉的搏斗,最终还是不堪一击埋下了伏笔。
戴维森是西萨摩亚帕果帕果教区的负责人。他与妻子的工作是用基督教文化取代土著居民的传统文化,实质上是强化英国人对这个前殖民地的统治。他们对土著居民极为藐视,尤其讨厌土著人带有原始习俗的婚姻和社交活动,认为土人适应热带气候的衣着――腰布――“有伤风化”,跳舞更是“腐化堕落”。他们竭力向土人灌输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和“十诫”,不仅把说谎、偷窃,甚至把裸体、跳舞,女人露胸,男人不穿长裤、不进教堂也定为罪恶。对于已经皈依基督教并担任了教区工作的土人,他们也不信任,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的管教,这些人的陋习就会“死灰复燃”。他们如此工作的结果是:教区内已经
8年没有人敢再跳舞,并“彻底清除了那种缠腰布”。对于非土著的外来居民,他们同样采取高压手段。如果有谁敢于违背他们的意愿,那他就会被搞得倾家荡产,扫地出岛。
戴维森和妓女汤普逊的纠葛是小说的重点。对此作者的叙述极富层次:就在戴维森对麦克法尔医生大谈如何对付不守“规矩”的丹麦商人时,楼下传来了汤普逊和几个男人饮酒作乐的嘈杂声。第二天同样的声音又从楼下传来。凭着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戴维森很快猜出汤普逊是从檀香山红灯区来的妓女。他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使他极端厌恶妓女,更不能容忍她把自己的行业带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中来。他决心加以阻止。最初他打算用基督教义劝说妓女改邪归正,不料事与愿违,还被人打出门外;第二天他又被人泼了一身啤酒。为了“做到仁至义尽”,他再次进入妓女的房间,然而汤普逊对他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