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面壁戈壁荒滩 传承敦煌艺术.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面壁戈壁荒滩 传承敦煌艺术.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17/12/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面壁戈壁荒滩 传承敦煌艺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面壁戈壁荒滩传承敦煌艺术
一代书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画荷花的佼佼者,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描绘人物、仕女画的一代宗师。
张大千人物、仕女画,构思严谨、线条流畅、设色亮雅。特别富有韵味的是他笔下的仕女图,脸形轮廓柔和秀朗,柳眉凤眼神态温良,纤手柔美细腻传神,衣裳飘逸流光溢彩。之所以张大千在人物、仕女画题材方面有如此大的成就,这固然与他在平时生活中细心观察、留心细节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在年轻时他受恩师启发,中年时远涉戈壁荒滩三载,临摹敦煌壁画,汲取古人绘画精髓,“借古开今”,方才使其人物、仕女画达到了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的高层境界。张大千的绘画特色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而突出的位置。
可以说,敦煌之行是张大千人生艺术乐章中最具风采和最为激越的重要章节。对其人物、仕女绘画艺术的创新升华、独树一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张大千先生敦煌之行的起因、过程、工作以及其中之曲折、艰辛,为世人所鲜知,追忆往事,令人感动、感叹、感慨!

出行敦煌


张大千早期绘画,师从曾农髯、李瑞清两位艺术前辈,并从他们那里初晓敦煌艺术,得知那儿有难得一见的佛经和唐宋人物画像,那时他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想法――有机会一定要到那儿拓宽眼界,见识一番。抗战初期,30多岁的张大千迁居苏州网师园,与著名美术教育家叶恭绰为邻,结为忘年交。叶多次对张讲起敦煌,认为一个治学搞艺术的人,必须深刻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他曾面色凝重地对张大千说:“从明朝至清朝,中国的人物画在衰退。人物画的鼎盛期是在唐朝,宋朝有李龙眠,元朝有赵子昂,明朝有唐寅、仇十洲等人,明末还出了一个陈老莲,而到清朝就后继乏人了。只要你有抱负到敦煌静下心来,用毅力刻苦地多汲取、多探究古代艺术家的绘画布局、色彩、技法,我相信你的才艺必无可限量,终有超越古人的那一天!”
张大千闻后,深受鞭策。应当说,曾、李、叶这三位艺术前辈的谆淳教诲,对张大千下定决心去敦煌临摹、传承壁画艺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1941年元月,国民党元老、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张群(早年与张大千结下书画缘,情同手足)对张大千敦煌之行十分关心,命其老部下国民党第八战区东陆总指挥鲁大昌将军、兰州市长蔡孟坚,对此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同年
2月初,张大千一行从成都飞到兰州。自兰州进入永登县就是马家军的防区了,沿途常有土匪强盗出没,再往西行,进入沙漠地带,只能骑马或骆驼,风餐露宿,行程十分危险,生活异常艰苦。到了永登县,“由鲁大昌先生致电马步青旅长,说明我要去敦煌的目的。敦煌附近,常有哈萨克流寇出没,请求马旅长保护。马旅长回电欢迎我去,并派兵一连护送我入敦煌。”(张大千《我与敦煌》)
当车马劳顿、满脸疲惫、胡子邋遢、身穿驼毛大袍的张大千出现在前来迎接的马步青旅长面前时,马步清不禁乐了,当众戏称,张大千就像他老家合州东乡卖鸡蛋的老农。瞅着马步青傲慢无理的神态,张大千强压心中不悦,一声不吭地随即取出笔墨、纸张,当即写诗一首:“野服裁成驼褐新,阔袍大袖成闲身;无端更被将军笑,唤作东乡卖蛋人。”马接过一看,立刻肃然起敬,惭愧地向张大千拱手道歉,希望海涵。沿途尽管有小股土匪骚扰,但在马家军的竭力帮助和保护下,张大千一行顺利到达敦煌。

面壁摹画

敦煌石窟,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它实际上是敦煌一带石窟的总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