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和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和反思.doc

上传人:endfrs 2017/12/1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和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和反思
莲山课
件k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和反思
“数学广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例1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然后计算参加两项比赛一共多少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项比赛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参加这两项比赛,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这个例题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以前学****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集合的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中,我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后,感慨颇多。下面选取了3个教学片断,略加分析,发表一些粗浅的想法。
教学片段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这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观察这个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1)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同位同学商量后汇报交流。
生:从表上可以看出跳绳比赛人数比踢毽比赛人数多一人。
生:我发现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有3个人名字一样的。
生:参加跳绳比赛的有9人,参加踢毽比赛的有8人。
生:我从表上看到杨明、李芳、刘红3人既参加了跳绳比赛又参加了踢毽比赛。
师:刚才同学们从这个表上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数学问题。
生1:跳绳比赛人数比踢毽比赛人数多多少人?
生2:踢毽比赛人数比跳绳比赛人数少多少人?
生3: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有没有17人呢?
生4: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一共有多少人?
解决生1、生2提的问题。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
生:跳绳比赛比踢毽比赛多1人。9-8=1(人)
生:踢毽比赛比跳绳比赛少1人。也是9-8=1(人)
师: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两个比赛一共有17人。8+9=17(人)
生:有3个人重复了,应该是14人。
学生议论纷纷,两边相持不下。
片段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到底这两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写在合适的地方。是别人一看就知道参加跳绳比赛的有哪些同学,参加踢毽比赛的有哪些同学,两个比赛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看谁的设计既清楚又简洁,又有创意。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图表。
汇报交流。
教师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
生:我画了两个大苹果,左边苹果里写着跳绳组的9个人名单,右边苹果里写着踢毽组8个人名单。
生:我把两个圆圈相交到一起,中间写重复的3个人,左边写跳绳组剩下的6人,右边写踢毽组剩下的5人。
师:观察这两种设计,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很容易看出跳绳比赛、踢毽比赛分别是那些人参加了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