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及其防治.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及其防治.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7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及其防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及其防治
【关键词】腹腔化疗
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是区域性化疗的一个重要措施,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特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本文就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问题作一综述。
1 给药方式相关并发症
感染置管所致感染包括腹腔感染和腹壁感染,其发生率与置管方式密切相关。腹腔化疗有长期留置导管及单次穿刺两种方法,文献报道[1]长期留置导管易出现感染、肠穿孔,并发症高达67%,只有58%患者可坚持完成化疗疗程,单次穿刺的并发症仅19%。目前国内外[2]均大多采用腹腔内一次性穿刺置管方式:采用静脉穿刺导管行腹腔穿刺,后置入硅胶管,行腹腔化疗,疗程结束后拔管,减少了感染发生率。研究表明[3]:置管期间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以防止放置导管可能引起的局部感染,放置导管时避开吻合口,可以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化疗期间发生感染时应及时拔除导管,配合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导管阻塞、脱落[3,4] 导管阻塞的主要原因包括输注高浓度、粘性液体后未及时冲管或冲管不完全,封管方法不正确。为保持导管通畅,首先应按时更换输液器、肝素帽。其次要及时冲管,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方法。冲管时注意压力及速度,采用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正压封管,退针时应持续推注封管液,以保证导管内的正压状态,防止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对于发生导管阻塞的患者,可用尿激酶稀释液溶栓抽吸治疗,切不可强行推注药物。导管脱落常因放置时间长及腹腔渗液导致固定贴粘性下降,导管随体位变动滑脱。腹腔无渗液的情况下可给予更换固定贴,若渗出较多给予及时更换或将导管外露部分与皮肤缝合固定,置管固定时留在体外的部分应呈“S”形,勿呈直线固定,以减轻导管的张力。化疗泵置入后导管不畅或阻塞常由于导管末端放置不当,固定导管的丝线结扎过紧,或长期未注入抗凝剂引起。因此术中导管放置深度要适宜,固定导管的结扎线不宜过紧,术后定期注入肝素稀释液作“肝素封闭”以防止堵塞。
腹部局部淤斑与皮下出血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差,穿刺时腹部常有淤斑或皮下出血。置管时应注意部位的选择:文献报道[4]在左下腹与脐连线外1/3穿刺,不会伤及较大血管,若针刺偏内,可能损伤腹壁下动、静脉,若发生皮下血肿,应拔出穿刺针,局部加压包扎,同时予以热敷可促进血肿吸收。
药物外渗行腹腔化疗时如果导管部分或完全未进入腹腔即开始给药,可致使药液注入腹壁,引起局部坏死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5]。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非药物处理[6]
(1)一般处理在药物外渗的48 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2)冷敷可减轻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氮芥、阿霉素等所致皮损。可用冰袋间断冷敷外渗处皮肤24~48 h,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
(3)热敷热敷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外渗局部冷敷会加重其毒性。
药物处理
(1)透明质酸酶适用于植物碱类,如长春新碱、紫杉醇外渗。用法:用生理盐水稀释透明质酸酶配成150 u/ml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