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文档名称:

心律失常讲课.ppt

格式:ppt   大小:8,440KB   页数:10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律失常讲课.ppt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2018/1/11 文件大小:8.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律失常讲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律失常
急诊科景园园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它分为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等几个部分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神经支配
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率减慢,传导减慢
交感神经: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增快,传导加速
心律失常概述
定义: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心律失常
.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
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早搏:单个出现,有房性,房室交界和室性
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心动过速:连续3个或3个以上,有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
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包括心脏各个部位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传导异常
异位心律
主动性
病理性传导障碍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的异常: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的异常:折返机制最常见,折返产生的基本条件
折返发生的条件:
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不同,相互连接成一个闭合环
单向传导阻滞
传导缓慢
早搏诱发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心电图图形
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表由窦房结产生兴奋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也即代表从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时间
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ST段:指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正常心电图上ST段应与基线平齐。ST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均已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QT间期:指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至完全复极的时间。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呈负相关。这主要是因为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因心率增快而缩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