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2/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听《植树问题》一课体会

《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曾听过很多种不同设计的《植树问题》教学,自己也上过这块内容,但每次都感觉这块内容挺难,特别是一些题型的变换让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更为模糊。但今天听了张家林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后,我们几位数学老师都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植树问题》还可以这样设计,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照样学得兴趣盎然,轻松掌握知识要点。大家觉得张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植树问题应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直线上植树,二是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直线上植树就有三种不同情况: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一端不种。很多老师在执教这块内容时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重视关于直线“植树问题”的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普遍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或分组探究)、反馈交流、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但是在那些课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而张老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定将两端都种的情况作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来完成,定位很准确,关注了学生学****的起点,符合中段儿童的认知规律。如果一节课将直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一起来探究学****必然会造成知识容量大,学生完不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草草了之,结果学生学得累,使得哪种情况都只是囫囵吞枣,没有真正学懂。
二、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植树问题源于奥数,现在放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间隔和棵树这些个特定名称,很多孩子更是难以理解。而这节课体验和建构正是学生学****植树问题的关键。所以张老师别具匠心地利用身边的事物,多次向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自主建构。如课的导入环节,张老师就利用手指这一学生熟悉的物体,
让学生直观感知了什么是间隔数,什么是棵树。然后又从学生的排队中形象地揭示了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数量关系。“排队”,这是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他们可能从没想到这其中就蕴含着数学知识,而张老师就是巧妙地采用学生常见的整队“一臂间隔向前看齐!”这一简单动作,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种理解什么是间隔?直观感受到间隔数与学生的个数存在着某种关系。但张老师并不仅仅满足于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的得出,而是再次通过这5个同学的排队演示,来突破间隔数和棵树之间为什么要+1这一教学难点,也真是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除第一个同学外,其余同学和间隔数都是一一对应关系,使他们真正理解了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能应用这种规律来解决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重视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学****方法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