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筚路蓝缕勇攀高峰
在2004年9月举办的“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二十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中,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重新整理编排的大型碗碗腔古典剧《金琬钗》,获得了专家和社会各界观众的关注和好评,荣获了“优秀剧目奖”,我也因饰演剧中女主角崔艳娘、崔丽娘而荣获“优秀表演奖”,回想起该剧排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金琬钗》是碗碗腔的经典剧目之一,深受群众欢迎并广为流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省戏曲研究院将剧本改编后搬上了大舞台,从皮影戏形式改编成由演员试演并取得成功,从此开创了碗碗腔剧种的历史新局面。该剧曾进京演出,并巡演江南,所到之处均引起轰动,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当时剧中女主角崔艳娘的扮演者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瑞芳老师,配角演员也大都声名显赫,他们合演的《金琬钗》已成为一座似乎难以超越的高峰,令人仰止。这就给我们这些青年演员形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眉碗团此次重排该剧,肩负着发掘、抢救濒临消亡的碗碗腔剧种的重任,意义非凡,而我又在剧中一人饰演两角,即崔艳娘、崔丽娘姐妹,难度更是非同一般。是知难而退,还是勇往直前?这是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金琬钗》是一出充满浪漫主义的爱情剧,具有离奇、飘逸的神话色彩。作者通过两支金钗,引出了一场难解的公案,一段难了的悲情:崔府艳娘、丽娘春游岳庙,遇秀才芦充,艳娘倾心于他,遗钗传情。不料金钗被和尚捡去,冒充芦郎,欲强暴艳娘,艳娘不从,遂遭残杀。艳娘魂魄不散,假扮妹妹丽娘与芦充成婚,却不得不在身怀六甲,即将分娩之时逃离人间。最终,艳娘下凡托子,才使真相大白。《金琬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相比之下,人物的个性则显得不那么突出和鲜明。崔家姐妹出身相同,年龄相仿,性格相近,要表现出两人的细微差别,让观众在视觉上无雷同之感,这确实是对我表演功力的一大挑战。
为了演好该剧,我一遍又一遍地熟读剧本,被剧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更被崔府小姐勇敢执著的爱情追求所感染。我辗转难眠,脑海里闪现着崔府姐妹的美丽形象,她们的善良,她们的命运,都使我回味无穷。而剧本的结构、文化意蕴、人物纠葛以及诗化的语言也激起了我的创作激情,使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演欲望。我欣然接受了任务,带着几分忐忑,开始了全新的艺术创造。
在认真分析剧本,聆听导演启发后,我的思路渐渐清晰。我按两人命运的不同轨迹,分别找出姐妹二人的性格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客观逻辑的心理流程。同时,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不刻意追求两人动作和外形上的不同;驱除自己分饰两角的心理暗示,加速心理转换过程,用最快的时间投入到“这一个”的情绪之中。从演出的效果来看,观众还比较认可,并未因一人饰两角造成混淆,使剧情脉络不清。
一切表演、唱念做舞首先要服从准确的人物塑造。我对崔艳娘这个人物的理解是:雍容华贵,娇而不媚,美丽善良,执著重情。在前两场,我着重表现艳娘情窦初开,对芦生的爱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苦于身为大家闺秀,礼法严谨,无法与心上人沟通,只有设计遗钗,企盼芦充明了自己的一片真情。这时的艳娘,含情脉脉,又羞涩、又紧张,我较好地表现了她细腻、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第三场《书舍成亲》中,艳娘已被贼人惨杀。由于对芦充的爱难以割舍,她魂魄不甘,在狐仙帮助下,夜访芦生。此时的艳娘是一个美丽的鬼,她已抛去了做人的种种樊篱,变得热情、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