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2025年测量教案模板.docx

格式:docx   大小:59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测量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8872 2025/2/11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测量教案模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测量教案模板 】是由【887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测量教案模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测量教案模板
测量教案模板1
  (一)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详细观念。
  2.知道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秤测量力。
  (二)教具:
  拉力器,弹簧秤。
  学生试验器材: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视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本节学习力的测量。
  板书:二、力的测量
  二、(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顿。










  提起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的力约为10牛顿。
  举起20千克的小孩的力约为200牛顿。
  三、弹簧秤(10分钟)
  说明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依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秤,视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运用方法:
  1.视察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最小刻度代表多少牛顿?
  2.运用留意事项: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3.探讨“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秤。
  四、学生试验:练习运用弹簧秤。(20分钟)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试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试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试验中老师巡回检查,刚好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刻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五、小结。
测量教案模板2
  具体介绍:










  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分。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亮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视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牢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凹凸等,靠我们的感觉干脆推断,并不总是牢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视察和试验中,常常须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精确的推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需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凹凸。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试验中常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很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运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学问。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需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知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当视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运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视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洁的说明。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运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识,自认为都会运用,事实上在运用中常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运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订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亮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对上)。学生在测量时,有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样。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假如刻度尺不透亮(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运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假如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运用时的估读规则。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终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行能特别精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精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肯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简单被忽视,要提示学生留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当而且可能避开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行避开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缘由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精确,环境温度、湿度改变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缘由。误差不行能消退,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洁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争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运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
  ①测量前先视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










  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
  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四)说明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试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驾驭了刻度尺的运用规则,也很简单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运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实行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识,也常常运用。假如干脆告知学生应怎样运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爱好。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运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缘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也能做好试验测量。
  刻度尺运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纳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驾驭运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定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知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当告知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测量教案模板3
  一、测区概况:
  四等水准测量的区域为信息学院与六一教工宿舍区中间,即粤汉路,此区域车流量与人流量较多,且树木较多,易遮挡视线,为我们的测量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天气温为22-26℃,风力较大,间中有小雨,测量天气状况不佳。










  二、目的与要求:
  1. 驾驭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2. 驾驭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的高程。
  3. 学会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4. 熟识四等水准测量的的主要技术指标,驾驭测站及水准路途的检核方法。
  三、试验仪器与工具:
  水准仪一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计算器1个。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1.选定一条必和水准路途,其长度以安置10个以上测站为宜。沿线标定待定点地面标记。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之间设站,安置好水准仪之后,按以下依次观测:
  (1)后视黑面尺,读上、下、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1)、(2)、(3)依次栏中;
  (2)前视黑面尺,读上、下、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4)、(5)、(6)依次栏中
  (3)前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7)依次栏中;
  (4)后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8)依次栏中。
  3、各种观测记录完毕应随即计算:
  (1)黑、红面分画读数差填入记录表(9)、(10)依次栏中;
  (2)黑。红面分划所测高差及黑、红差较差填入表(11)、(12)、(13)依次栏中;
  (3)高差中数填入记录表(14)依次栏中;
  (4)前、后视距填入记录表(15)、(16)依次表中;
  (5)前、后视距差填入记录表(17)依次表中;
  (6)前、后视距累积差填入记录表(18)依次表中;
  (7)检查各项计算值是否满意限差要求。










  4、依次设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
  5、全路途实施完毕后:
  (1)路途总长;
  (2)各站前、后视距之和;
  (3)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
  (4)路途闭合差;
  (5)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成果整理: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日期: 20xx年5月6日
  天气:阴
  仪器型号:DS3微倾式水准仪
  组号:2
  观测者:黄金明,许志远
  记录者:谢晓丹,区力生
  司尺者:黄俊杰,黄炯植
  测点编号后
  尺上丝前尺上丝及
  尺号标 尺 读 数方向
  K+ 黑
  减红 (mm)高差中数
  ( m )备 注下丝下丝黑面










  ( m )红面
  ( m )后距前距视距差累加差
  ( 1 )( 4 )
   =20m 。尺 1#的 K=尺 2#的 K=后尺 1( 3 ) 8 )( 9 ) 14 )( 2 )( 5 )前尺 2( 6 )( 7 )( 10 )( 15 )( 16 )后 - 前( 11)( 12 )( 13 )( 17) ( 18 )1
  0876 0 0 +0449 +0546 +3+ +
  0 . -341 - -
  0960 0 +800 +900 0+5
  0930 0 5791 0 .3 +311 +211 -
  1970 0 0 .0 +1443 -+1545-2+3 +1-3 ++ +
  -
  0-1-1.- -- -
  0-2+0..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测段 编号 测点 测站数(个)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A1 A3 A5A6
  A1 2 - 21 - 0. - 1. - - -∑7 - 0
  协助计算:fh=259mmn=∑ni=7fh容=+32mm- fh/∑ni=-37mm
  六、试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试验过程中我们和其他小组选择的后视点有交集,以至于我们不能对后视点进行观测,造成测量时间过长。我们的解决方法是,运用“前—前—后—后”观测法。与他们错开观测。
  2、在选取转点时,因为两侧点之间树木过多,遮挡视线,以至于难以找寻观测点。解决方法是,增加一个转点。










  3、双面水准尺水泡失准,无法通过水泡居中法是的双面尺保持竖直。解决方法是,通过不同方位的目测调整,尽量使双面水准尺竖直。
  七、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实习总结:
  要仔细对待数据,要真实数据,本着仔细看法进行测量,不能随意修改;要尽量削减误差,必要时选择多个转点,转点很重要,转点的好坏确定了测量的速度
  团队合作特别重要,经过大家协作,探讨,可以发觉许多问题,试验仪器的整平对试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肯定要重新测量;
  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依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试验仪器的操作更加娴熟,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实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实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气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测量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活动状况,经验测量石块体积的试验过程,操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操索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试验问题。
  教学重点:
  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