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婴儿与儿童发热管理.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婴儿与儿童发热管理.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3/5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婴儿与儿童发热管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婴儿与儿童发热管理
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腋下体温>℃、直肠体温>℃就是发热了。根据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以腋温为标准﹚低热≤38℃,中热381℃-39℃,℃-41℃,超高热>41℃。发热持续1周左右为急性发热,发热病程>2周为长期发热。
1 诊断
了解发热的病史
小儿热性疾病中,大多为病毒感染﹙占60%﹚,病程常自限过程,患儿一般预后良好。但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肠炎则病情较重,而变异的新型病毒如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肠炎、手足口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伤害,病情危重。
关注机体状态和伴随疾病,小儿免役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时易发生细菌感染、严重感染或条件致病菌感染。
了解发热的性质与原因
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引起的全身或局灶性感染,如败血症、颅内感染、泌尿系感染、肺炎、胃肠炎等。
非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及风湿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苍、川崎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环境温度过高或散热障碍∶中暑、暑热症、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族性无汗无痛症、鱼麟病等。
其它,急性中毒、代谢性疾病、颅脑外伤后体温调节异常、感染后低热综合征等。
体温测量方法
口温: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下热窝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嘱患儿紧闭嘴唇,用鼻呼吸,勿咬体温表,测量时间为3分钟。
腋温: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儿腋窝处,擦干汗液,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10分钟。
肛温:患儿侧卧、俯卧、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护士一手握住患儿双踝,提起双腿,另一手将已润滑的肛表插入肛门(,),并握住肛表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固定,时间为3分钟。然后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拭、读数、记录体温。
2 治疗
发热不及时处理,易引起高热惊厥,损伤相关器官功能,将给小儿身体带来损害,一般当小儿腋温>38℃即可采用安全有效的退热处理,腋温>℃时可给予退热剂治疗。
物理降温
低热时可给予***散被、多饮温水等,中热时可给予以下物理降温。
温水洗浴:水温在37℃左右,通过刺激被动扩张,促进散热。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以助散热。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患儿包好。
乙醇擦浴: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乙醇擦浴。乙醇一般以30%-35%为宜。用纱布或毛巾浸蘸乙醇之后,有规律擦拭。
头部冷敷:将毛巾用凉水或将冰袋敷在患儿前额,每5-10分钟更换一次。
药物降温
高热、超高热或物理降温无效时可给予药物降温,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