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
(一)唐诗的意境
唐人有关意境的研究与创造有划时代的意义。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 主要是唐诗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创造出韵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歌意境。
(1) 盛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兴象玲珑、韵味无穷、高度浓缩、多层次又轮廓明晰的意境。我们看下面几首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一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各诗无一不是情景交融契合, 并且能再造想象, 引人遐思, 含蓄蕴藉, 言外有意, 余味无穷。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时就称赞其作品:“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 在泉为珠, 着壁成绘, 一字一句, 皆出常境。”
(2) 中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以心照境、心与境谐、境生象外、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趋于内向化、主观化的意境。所以, 中唐诗歌的意境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看下面几首诗: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I>——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上面前两首诗, 以心照境, 写得不即不离, 含蕴深远, 境生象外, 言外有意, 是诗人对世理人生无可无不可的独特情趣与心境的真实写照, 尤其“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明写客观物境, 实则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外化, 象外有象, 弦外有音。第三首诗也表现出中唐诗境的特殊风貌: 一方面境界深远, 言外有思, 同时全诗又弥漫着一种浓重的主观情思即怀古伤今的感慨, 由此人们读之, 一种主观化的色彩, 一种浓郁的伤悼之情沁人心脾。第四首李贺之作主观化色彩更为突出, 诗中天上境界以及由天上看人间的景观都是诗人主观臆度而出,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曲折反映。这种诗境同前两种一样, 反映出唐诗之意境由盛唐到中唐的转变痕迹: 突出点是由外向型、开张型向内向型、主观型的演变。
(3)晚唐诗在意境方面以朦胧美最为突出。这个时期诗歌本来有多种意境: 一是怀古咏史诗深沉含蓄的意境, 如杜牧的《登乐游原》, 薛逢的《悼古》, 王枢的《和严恽落花诗》等都是如此。二是爱情诗细美幽约、迂回曲折的意境。如杜牧、李商隐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作多是如此, 而李商隐则更为突出, 如其《锦瑟》, 特别以爱情为题材的无题诗更是如此。三是味外有味、韵外有致、景外有景的多重意境, 这方面以司空图为代表。在整个晚唐时期, 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 李商隐的朦胧诗造诣最高, 在整个中国诗史上独标风韵。
以上所言是唐诗在意境创造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征, 尽管这几种意境各有独到之处, 但总体上都以韵味深长为特征, 这是唐诗各种意境的共同点。
(二)宋词的意境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