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浙江大学西征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83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浙江大学西征资料.doc

上传人:w447750 2018/5/7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浙江大学西征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浙江大学西征资料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西迁,760多名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先后分别在浙江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迁徙,流亡办学,于1940年初最后迁到贵州的遵义、湄潭其中文学院、工学院和师范学院的文组设在遵义;理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的理组在湄潭,一年级设在永兴。历时2年半,横穿6个省,行程2500多公里,被称之为堪与红军长征相提并论的“文军长征”彭真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浙大校长潘云鹤语。1940年至1946年,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期间,在那国难当头,物质匮乏的恶劣环境下,竺可桢校长始终倡导“求是”学风,广纳名流学士,力克千难万险,潜心研究,孜孜以求,取得了累累科研成果,培育出一批蜚声中外的求是学子,使浙江大学崛起成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剑桥”。期间,浙江大学从西迁时仅有的3个学院16个学系增加到6个学院,25个学系,4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2个先修班,1所附属中学,11所工场和300余亩农场等。为穷乡僻壤的黔北地区播下了现代科学文化的种子,对日后遵义、湄潭等黔北大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湄潭文庙、天主堂。处于湄潭县城中心地带,四周是政府、学校、机关办公楼和居民住宅区,文庙有砖墙围护,现余部份占地面积2600m2,整组建筑顺后城坡山势层层迭上,殿宇、楼阁建筑在通达中轴线的五级台阶上,规模庞大,工艺考究,在贵州各府厅州县文庙中是保存较好的一座,该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光绪四年1878年扩建。浙大西迁湄潭时,将文庙用作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公共课教室、部分教师宿舍等。1944年10月,中国科学社年会在此举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到会致辞,宣读论文39篇;1945年,中国物理会贵州区年会先后四次在此召开,宣读论文50余篇。1982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维修后内设“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天主堂始建于清光绪后期,其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西方教堂风貌,1935年1月5日,红九军团进入湄潭,其司令部设于教堂大厅内,军团长罗炳辉、蔡树藩、何长工、黄火青等率机要室、作战部驻于内。浙大西迁湄潭时,谈家桢、陈建功、钱宝琮等教授租住于此。陈建功在此撰写了《三角级数论》等论文,钱宝琮承担高等数学教学,在此撰写发表了数学史、天文史等20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2年维修后建成“红九军团长征纪念馆”,同年2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义泉万寿宫。处于湄潭县城城郊结合部,四周有茶园和茶场职工宿舍,东西两边有河流,背靠象山,前有康熙年间修的古石桥与县城连接,左侧是湄潭八景之一的“寒潭映月”。该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末期至嘉庆中期,咸丰和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六年
1880年重建,其建筑镂空雕刻,精美绝伦,是黔北东部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江西会馆,是贵州开发史、商业史、茶叶科研、科学发展、文艺等研究的重要实物。1939年9月,民国政府农业部派刘淦芝浙大客座教授、李连标等来湄筹建中央桐茶实验场,其办公、实验、住宿于此和相邻的水府寺,后于1949年更名为“贵州省湄潭桐茶实验场”。浙大西迁湄潭后,其研究生院设于此,其农学院又与桐茶场联盟,在浙大蔡邦华、卢守耕、罗登义、陈洪逵教授的参与下,在此完成了《湄潭茶树土壤之化学研究》、《湄潭茶病害之研究》等10多个科研课题,并按龙井茶工艺研制出别有风格的“湄江翠片”等茶叶品种,为后来湄潭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来庵。坐落在湄江河畔飞凤坡山腰,此坡相对高度30米,其上悬崖峭壁、藤蔓披挂、石级曲径、古柏参天;东向田畴平旷、丘陵起伏、湄江缓流;南向小山葱绿,水泥乡村公路横贯其间;西向与此坡顶略高有一古道的山冈相连;北面断崖临江,江水澄碧向西流去。绿树相拥、古柏森森、古色古香,集山、水、树、房浑然一体,为湄江山水精典,西来庵始建于明万历后期,原名朝阳庵,清顺治十年1654年,明臣逸士钱邦芑,将一度荒废的此庵略加修葺后更名为“西来庵”。浙大西迁湄潭后,苏步青、祝廉先、钱宝琮、郑晓沧等教授组织“湄江吟社”,常于此品茶做诗,留下众多诗作。此地还成为浙大师生假日游览的场所和临时教学点。浙大地下党和进步学生多次在此开展革命和抗日活动。
双修寺。处于湄潭城郊结合部的县医院住院部南侧,四周是居民住宅和空地,背靠公路,现有尼姑居住,从事佛事。双修寺始建年代不详,其建筑属典型的黔北民居式,浙大西迁湄潭后,将理学院物理系设于内。王淦昌、束星北、卢鹤绂三教授在此从事物理学教学研究,王淦昌完成了《关于探测中微子建议》论文在美国发表,卢鹤绂完成了《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利用》论文,在当时引起国际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