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鹿奶粉风险管理案例
统计092班 01-10
程梦婷邸娟娟何小倩贾贻斌
李航刘洁李梦凡李庆麟
梅丽尚凯
演讲尚凯
先看一下原来的三鹿
三鹿集团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是国产奶粉的“龙头”,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
回顾一下案例
2007年底,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远地区反映,称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于是三鹿于7月24日将16个样品委托河北出入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并在8月1日得到了令人胆寒的结果
2008年7月29日,三鹿集团向各地代理商发送了《婴幼儿尿结晶和肾结石问题的解释》,要求各终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多、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理由安抚消费者
对于经销商,三鹿集团也同样采取了糊弄的手法,对经销商隐瞒事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的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集团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以更换包装和新标识进行促销为理由,导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正是召回的迟缓与隐瞒真相耽搁了大量时间。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商对产品质量的极大怀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
三鹿集团的外资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在2008年8月2日得知情况后,要求三鹿在最短时间内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的方式引起了恒天然的极大不满。恒天然将此事上报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克拉克于9月8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
最终导致: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处理情况。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三鹿集团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截止2008年10月31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净资产-,,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目前,三鹿集团净资产为-(不包括2008年10月31日后企业新发生的各种费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至此,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
针对运营存在风险的措施:
一、坚强企业监管规范企业内部行为
二、对“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改变
扩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扩张——奶源地扩张——收入增加——监管不力——出问题
三鹿传媒部工作人员杨爱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承认,三鹿集团在奶粉原料采购环节存在纰漏,她解释说,由于三鹿奶源基地遍布省内外,奶源管理非常松散,对于奶农的不法行为难以监控
如何避免
●企业扩张的模式与金融策略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应该尽量避免依靠自身财务资源扩张。可行的办法是:设计一个超出利益相关者预期的利益分配机制,把掌握关键资源能力的对象变成自己的长期利益相关者,并与它们分担投资,分摊成本,分享收益,分配风险,实现举重若轻。 例如,与当地有资源和实力的经销商合资建设工厂和营销渠道,达到“风险大家担,利益大家得”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目标。
●另外监管需要责任到人,这样一旦出现问题那么负责人难逃其咎,如此大的担子压在自己身上,相信公正廉洁在压力下不难做到。做到这些,基层的监管力度必然提升,企业效率自然会有极大提高
危机处理不当
(一)没有责任意识。三鹿婴幼儿奶粉引发婴儿患肾结石后,三鹿集团不但没给与重视而且也没对问题原因真相进行深入调查,却采取拖延、瞒报、封口等手段,掩盖事实真相,三鹿集团忽略食品安全问题,忽视患婴生命安全,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反映。这种责任与道德的缺失正是毒害众多消费者婴儿生命的罪魁祸。
(二)没有真诚沟通。事发之后,无人给予消费者与媒体一个合理的解释,面对结石婴儿数量的上升,三鹿终于出现了新闻发言人,态度却是回避问题,隐瞒真相,并对外一致口径“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