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口子窖白酒河南市场营销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92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口子窖白酒河南市场营销策略.doc

上传人:lizhencai0920 2018/6/23 文件大小:9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口子窖白酒河南市场营销策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口子窖白酒河南市场营销策略
9
3口子窖白酒河南营销环境分析

安徽口子酒业始建于1949年5月18日,后来出现了“两口子分家”各自发展成
为两家大型企业即“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直到1997年9月,“两口
子”重新合并成立为安徽口子集团公司,集团下辖六个分厂,当时集团拥有资产总额
10多亿元,员工4000余人,年产各类口子系列白酒4万余吨,创利税超亿元。2002
年底,公司进行改制,成立了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初,公司质量
体系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评审,公司战略品牌46度五年口子窖白酒通
过了产品质量认证评审。2002年,口子窖酒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
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成为继国酒茅台之后中国第三个被批准原产地域保护的白酒品
牌。2003年底,公司晋升为中国食品行业百强企业,同时口子窖酒执行的标准也由
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口子窖标准代号:GB19328——2003)。口子酒业公司先
后荣获国家和省市等多项殊荣。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白酒500家最大
工业企业,中国白酒工业经济效益八强企业,中国明星企业,中国白酒酿十佳企业,
兼香型标准委秘书单位,“口子老窖”、“口子老井”、“口子建筑”一并被评为2008年
国家考古重要新发现。1999年中国名优酒评比中被评定为中国十八大名优酒的标准
样品,2002年再次荣获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金杯奖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品,2005
年在国家商务部等联合评定中被评为“全国首届三绿工程畅销白酒品牌”,2006年通
过了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标志认定。


1)品牌优势
徽酒企业普遍存在着一个“十七、八亿”怪圈现象,在过去的15年里,有四个徽
酒企业曾经在销售收入十七、八亿的关口峰转直下,其原因有的是体制问题,有的10
是社会环境问题,有的是资源问题,有的是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在某种程
度上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命。而口子窖在2010年,经过大家
的共同努力,胜利突破20亿的销售收入,打破了徽酒企业“十七、八亿”怪圈格局
[25]。
口子窖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品牌,并得省级乃至国家级领导的认
可。例如,2011年8月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上,王岐山副总理在理解口子窖兼香特
征时就赞许口子窖酒好,并勉励口子窖继续健康快速发展[26]。
2)自然与技术优势
北纬33度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生产工艺是造成口子窖酒特殊风味的重要因素,也
是其他白酒不可复制的。口子窖酒采用的分渣摘酒、按醇甜、窖香、芳香三种典型
体分别贮存的方法,这是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作为名优酒,其贮存期相对较
长,一般基础酒为一年,而口子窖白酒的贮存更长,基础酒不少于五年,调味酒不
少于十年,“真藏实窖”一直是口子集团面对消费者坚守的承诺。
口子还具有华东超大规模库群,口子的酒库群有两部分:一是地下库群,其次
是地上库群,储量达四万五千吨,有人计算如此大的储存量几乎可够一万人喝上四
百多年。白酒界一直流传中国的白酒西不入川,东不过皖的说法,意在说明四川和
安徽是中国的白酒的生产密集地。这两地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悠久的酿酒历
史以及精湛的勾兑工艺造就了该地白酒品质无与伦比的最大原酒生产加工基地,也
造就了白酒生产的超大规模。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在世界整体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国内很多白酒酒企业
采取闭关修炼的退守策略,口子则反其道而行,实行规模扩张。2010年,口子工业
园边生产、边建设,在十一条包装生产线全面达产的同时,完成了18万平方米的酿
酒厂房建设及2000立方米老窖泥的培养工作,首栋厂房的8个酿酒班组已于2011
年元月初正式生产。2011年6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工业园基建工程,年底前将完成
两栋、16个班组达到设计产量。同时,企业注重厂区形象建设,将历史、文化和现
代科技元素有机结合,将新、老厂区打造成工业旅游基地,加速口子工业园工程建
设,这是口子酒业打造百年企业战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战略举措的达成,
对于进一步提升口子酒业在全国白酒业的形象和地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竞品多
河南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酒文化源远流长。仰韶文化遗址,杜康造酒学说
等都为豫酒文化形成了很深的积淀。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一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如
“东南西北中,好酒在张弓”,“家有仰韶好酒,何必东奔西走”,“何以解忧,唯有杜
康”等。在4000多年的酒文化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香型,如酱香,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