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心理测量教学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测量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8/7/28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测量教学大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理测量》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心理测量
: 专业必修课
: 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
: 专业主干课程
:54学时
:3学分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目标
通过《心理测量》课程的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其一,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打下基础;
其二,为从事心理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方法。
其三,为学生今后工作提供有用的心理测量方法与工具。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一般测量与测验的定义、性质、理论基础,测量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心理测量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把握重要事件。了解心理测量的分类,理解心理测量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和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第一节   一般测量概述
一、测量及其种类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
三、测量量表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
二、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的水平
四、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
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
二、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
第四节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
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
一、能力测量
二、教育测量
三、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
第二节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
第三节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前的发展
二、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后的发展
第三章心理验的编制与实施(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理测验的编制的程序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并把握测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心理评估的方法与过程。
第一节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测验目的
二、制定编题计划
三、编辑测验项目
四、预测与项目分析
五、合成测验
六、测验标准化
七、鉴定测验
八、编写测验说明书
第二节测验的实施
一、测验的实施过程
二、测验分数的解释
第三节心理测验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
二、心理评估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三、对评估者的要求
第四章测验常模(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摸的编制方法和常模的使用方法。理解各种导出分数及其相互关系,并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各种测验分数合成的方法。
第一节常模编制
一、常模团体与常模
二、制定常模的过程
第二节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
一、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
二、常模的类型及解释
三、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分数合成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第五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什么是心理测量的误差及其种类;了解真分数的含义;了解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一、测量误差的含义
二、测量误差的种类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
第二节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
一、真分数的含义
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第六章   测验信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信度的概念;理解信度的作用;了解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了解提高信度的方法;掌握信度的几种估计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学****和工作、科研中的应用。
第一节信度概述
一、什么是信度
二、信度的作用
三、理解信度概念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第二节测验信度的估计方法
一、重测信度
二、复本信度
三、分半信度
四、同质性信度
五、评分者信度
第三节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
一、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
第七章测量效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效度的概念及其与信度的关系;了解效度的种类,掌握各种效度的估计方法;了解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第一节效度概述
一、什么是效度
二、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第二节效度的估计
一、内容效度
二、结构效度
三、实证效度
第三节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一、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二、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第八章测验的项目分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