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回首“马歇尔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首“马歇尔计划”.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8/1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首“马歇尔计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首“马歇尔计划”
自从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和欧洲的裂痕便不断加剧。美欧在难民、伊朗核协议等问题上的立场大相径庭,难以调和;贸易战的烽火更是令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近日,欧盟正式开始对从美国进口的总值约28亿欧元的产品加征关税,以反制先前美国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这意味着美欧之间持续70年的跨大西洋同盟关系的凝聚力正在迅速减弱,一个时代行将落幕。
美欧跨大西洋同盟关系的确立,始于1947年美国启动的马歇尔计划。大多数历史著作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描述都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美国通过这项计划对二战之后满目疮痍的西欧国家施以经济援助,促进了受援国的重建和复兴,并以此对抗苏联及其盟国,为后来的“北约”组织奠定了经济基础。事实上,这种教科书式的描述以偏概全,遮蔽了历史脉络的复杂性。美国学者本?斯泰尔(Benn Steil)的《马歇尔计划:冷战破晓》一书,通过详实的史料梳理,再现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过程与连锁反应,提供了反思美欧跨大西洋同盟关系的新视角。
故事要从二战最后阶段说起,当时,纳粹德国败局已定,“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开始商讨如何构建战后秩序。罗斯福相信美国的选民不会接受美国军队长期驻扎欧洲,因此他向斯大林提议美国在德国投降之后维持两年的军事占领,到期即从欧洲撤军。丘吉尔从传统的帝国主义立场出发,希望在战后继续维持大英帝国,这在支持
“非殖民化”运动的罗斯福看来是注定要失败的。斯大林则希望在苏联和西欧之间建立一个尽可能大的缓冲区,与西方世界即使不是相安无事,至少也是斗而不破。《马歇尔计划:冷战破晓》作者:[美]本?斯泰尔(Benn Steil)出版社:Simon & Schuster出版时间:2018年2月定价:35美元本?斯泰尔是美国外交关系学会国?H经济部主任、高级研究员。
“三巨头”的共识就是要确保德国未来在政治上中立化,经济上非工业化。罗斯福政府的财政部长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为此制定了一份具体方案,计划在战后摧毁德国的工业基础,将其变成一个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以此彻底解决“德国问题”。所谓“德国问题”是指德国自从1870年在普鲁士邦的领导下实现统一之后,迅速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在强权野心的驱使下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事实上,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完全归咎于德国并不公平,当时的欧洲列强都有责任)。在1944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签字同意了这项方案。
但是,二战尚未结束,丘吉尔便因为在选举中失败而丢掉了首相职位,罗斯福也积劳成疾溘然长逝,由副总统杜鲁门接任。罗斯福在世时,杜鲁门并非白宫核心圈子里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现在他却肩负着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任。
摆在杜鲁门政府面前的现实是,战后欧洲的经济状况极其严峻,5000万人无家可归,大批城市和工厂沦为废墟。对于生活在欧洲战争废墟中数以千万计的饥寒民众来说,苏联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在法国、希腊、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共产党在选举中拥有很高的支持率。如果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体制的主导下实现经济复兴,欧洲将会全面转向苏联式的计划经济。
另一方面,全球只有两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在二战结束之时超过了二战之前,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德国,因为纳粹通过战争动员和资源掠夺等手段大幅提升了自己的工业生产能力,欧洲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