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9/3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可以说是知识创新的先导。一、启发引导,自主探索规律波利亚说,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学****过程和数学思维密切相关,不是让学生仔细地吸收教材或教师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通过观察、实验、模仿等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做类比、分析、归纳,逐步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例如一年级学生学****8加几”前,我出示一道“9+3”的复****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想,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复****巩固“凑十法”。接着出示新授课“8+4”,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做一做吗?教师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二、创设情境,自主提出问题《数学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创设情境,搭建探究舞台,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目标。提出自己响应解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又可以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正因为问题是自己提出的,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会深入思考,就会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首先教师出示书柜、书桌、椅子的情境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有教师指定问题,如:买3个书柜要多少元?买2张桌子要多少元?由于探究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学****是被动的。而新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又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三、操作实践、自主解决问题“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通过操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引导学生按如下方法操作:(1)把8根小棒,每份分2根,可分几份?每份分4根,可分几份?(2)9根小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余几根?每份4根,可分几份?余几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1)题分下来的情况和第(2)题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这种是分后有剩余。这个余下的数叫余数。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打下基础。四、讨论交流、自主互助学****如果说自主探究、自主提问和动手实践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那么,讨论交流是一种小组式的自主,是一种开放性的自主。讨论交流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相互合作,集思广益,逐渐完整地掌握某一知识。讨论交流,是“自主互助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识,在“自学”中自觉去了解、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种讨论学****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而且促使学生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各种灵感。例如,我在教学“质数和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