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的测定
方法: 改良赖氏法
组员: 魏青宇何彩云肖磊柯艾青
【目的要求】
。
。
血清酶活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各种酶含量稳定,病理情况下则反之。如:许多组织器官的疾病表现为血清酶活力的异常。通过血清酶活力的测定可以作为器官,组织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
造成血清酶活力异常的原因有:(1)细胞酶及细胞标志酶的释放入血液(2)酶的合成增强(3)酶清除受阻(4)器官功能损伤详见p54
实例说明: ALT测定的临床意义
ALT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但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脏有病变时特别是急性肝炎及肝细胞坏死时,血清中ALT活力显著升高。在肝癌,肝硬变及胆道疾病时,此酶活力也可中度或轻度增高。另外,其他脏器或组织疾病,该酶活力也升高。
how?
知识回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测定(磷酸苯二钠法)
ALP
磷酸苯二钠+H2O 苯酚+磷酸氢二钠
pH=10
酶促反应
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红色醌亚胺衍生物显色反应
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的方法(标准对照法)
项目
T
S
B
C
血清/mL
___
___
___
酚标准工作液/mL
___
___
___
蒸馏水/mL
___
___
___
pH=10的碳酸盐缓冲液/mL
混匀。37°C水浴保温5min,同时将底物液预热。
底物液/mL
混匀。37°C水浴保温15min
铁氰化钾溶液/mL
血清/mL
___
___
___
(2)本次实验的方法:改良赖氏法
卡门氏法酶活力单位:
1ml血清(反应总量为3ml)在25℃,340nm,内径为1cm的比色皿,1分钟,
赖氏法: ALT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谷氨酸+丙酮酸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肼 OH -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
改良赖氏法
本实验卡门氏法测ALT活力的方法为什么被赖氏法取代?他们各自的测定原理,说明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答:由于NADH在波长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因此ALT的活性可通过NADH(反应物)的减少量,亦即通过340nm吸光度的减少量间接作出定量测定。这一方法特异性、准确性高。但是此法除要加入待测酶ALT的底物外,还需要加入指示酶LDH及其辅酶NADH,又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因此不易为一般临床化验室推广。
答: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ALT 谷氨酸+丙酮酸
丙酮酸+NADH 乳酸脱氢酶乳酸+NAD+
卡氏测定ALT活力的原理
小结:区别与联系
卡门氏法
赖氏法(比色法)
区别
(1)动力学法(又称连续监测法或速率法)
(2)偶联酶反应法
(1)终止测定法
联系
通过测底物或产物的变化测酶的活力
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