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5/8/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实却客观地、普遍地存在着,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也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会计信息失真的更深层根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些年来会计、审计界议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应首先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界定。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其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说明等会计信息。
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有助于准确把握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一是从失真的过程看,失真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二是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性看,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三是从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方面看,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方式。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所谓“假账真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虚假的,而会计处理是真实的,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虚列实收资本、呆账坏账多、存货账实不符、对外投资盈亏不实、隐瞒收入、虚增成本以及在成本中任意调节利润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课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一)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层次不齐而且偏低,究其原因:一是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因。有些会计人员不能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中饱私囊;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二是业务水平方面的原因。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三是有些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新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二)企业负责人认识不足。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主体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企业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出资人资产的目的,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账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
(三)社会监督系统不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很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要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保障体系。我国的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保障体系。
(四)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滞后。无论是会计法规还是会计准则,都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作为一项业务规范标准,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我国的会计法规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