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变调词组供参习.doc

格式:doc   大小:14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变调词组供参习.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0/9 文件大小:1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变调词组供参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冀教版教材中轻声、变调的处理原则
一、轻声问题
    冀教版教材中,标注为轻声的,除了我们习惯的“吧、吗、呢、啊”等语气词和“的、地、得、着、了、过、们”等助词外,还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收入的词语,注音为轻声的,则冀教版教科书也标为轻声,如桌子(zhuō zi)、早晨(zǎo chen)。
    “上”、“里”、“边”、“面”在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地点时为轻声,如“桌子上”、“箱子里”、“东边”、“上面”。
    3.“上”、“下”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结果等,读轻声,如“爬上山顶”、“锁上门”、“坐下”、“传下命令”。
    4. 重叠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看看”、“说说”。
    5.“个”字做量词时读轻声,如“一个”、“几个”。
    6. “不”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如“看不清”、“行不行”、“挡不住”。
    7.“一”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读轻声,如“读一读”、“写一写”。
    8. 表示趋向的动词,如“起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时,读音会有轻重变化。如在“拿起来”里,“起来”两字都为轻声;插入“得”或“不”以后,如“拿得起来”、“拿不起来”,“起来”两字都重读;“起来”两字之间再加宾语,如“拿得起枪来”、“拿不起枪来”,“起”字重读,“来”字轻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出来”、“出去”等都可以有同样的变化,注音也用同样方式。
    二、变调问题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阴平,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本调,如“第一”;在去声前念阳平,如“一样”、“一见如故”;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言为定”、“一本万利”;夹在重叠动词中间念轻声,如“看一看”。
    2. “不”的变调:“不”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去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也念去声,如“我不”、“不多”、“不同意”、“不好”;在去声前变阳平,如“不去”、“不是”;夹在词语中间时念轻声,如“差不多”、“用不着”。
    3.“ABB”式形容词的变调:现代汉语中,一部分“ABB”式的形容词,后面的“BB”的读音会变为阴平,如“沉甸甸”、“黄澄澄”;但也有部分“ABB”式的形容词不变调,如“亮闪闪”、“乐陶陶”、“红艳艳”。
“一”的单字是一声,“不”的单字调是四声。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如“二00一”、“统一”、“你不”、“不”等。“一”作序数表示“第一”的意义,不变调,而在其它情况下就要做变调处理。
(1)“一”,“不”在四声前面都要变调,都要变成二声。
如: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色
(2)“一、不”在一、二、三声前,“一”变读四声,“不”不变调,仍念四声。如:一起不好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轻声;“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读作轻声。如:走一走好不好输不起上不来
1. 轻声
普通话里,除四声以外,还有一种又轻又短,听起来声调很不明显的字音就叫轻声。
在普通话里,应该成轻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啦、吧、吗、呢、哪、呀、啊、嘛、哇”等读轻声。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
(3)词尾的“子、儿、头”和表示多数的“们”读轻声。
(4)表示方位的词“里、上、下、中、边”等读轻声。
(5)表示趋向的动词“去、来、起来、回来、出去、上来、下去、上、下”等读轻声。
(6)重叠动词和重叠名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7)夹在动宾短语中间的量词有的读轻声。
(8)单纯词的第二个音节一般读轻声。
(9)部分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2. 上声的变调
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变得像阳平。可记住口诀:
两上不相容,前上变阳平。
3.
“一、七、八、不”的变调
变调原则:
·jiàn 表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
//·jiàn 表示在词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后重读,否则轻读。
如:看见·jiàn:见字读轻声。看得(不)见:见字重读。
起来qǐ//·lái:来字读轻声。起得(不)来:来字重读。
起来//·qǐ//·lái: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做补语时,
如“拿起来”、“好起来”等,“起来”都读轻声;
“拿得(不)起来”,“起来”二字都重读;
“拿得(不)起枪来”,“起”字重读,“来”字轻读。
“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进来、进去、回来、回去”等,都可以有同样的变化。
上shang 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
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