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三维目标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三维目标教案.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8/11/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三维目标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杂诗十二首(其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才及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
2、细心品味诗中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学生参照注释朗读分析初通大意
2、师生共同探究主题、手法、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
2、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思,诗歌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悲戚”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阮籍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李白说“花间一杯酒,独酌无相亲”,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陶渊明也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来学****他的《杂诗十二首》。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三、品味鉴赏  
(一)诵读感知  
1、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戚。  
2、诗人为什么“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逝离人而去,空有壮志难得伸展。
3、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   
4、“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冷“字用的妙,试分析。   
表面上是写枕席冷,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冷。这里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  
5、齐读前六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