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三).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三).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15/9/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三)
1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段动作组成的传统坐式养生功法。其功法动作可远溯至宋明以来的坐式八段锦,然其“十二段锦”一名,首见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冯曦的《颐养诠要》卷三之“内养十二段锦”。冯曦,字晴川,号守和道人。据其五世孙冯煦的书后的跋文可知,冯曦少时常病,后因练功而康复。《颐养诠要》全书分四部分内容,曰怡神、葆摄、修炼和格言,每一部分占一卷〔1〕。然而在源流上,冯氏所辑录的“内养十二段锦”内容,全出自清康熙六年(1667)尤乘的《寿世青编》卷上的“十二段动功”。尤乘,字生洲,号无求子,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幼年****儒,后喜涉猎医书,遍访良师,曾任太医院御前待值,三年后回归乡里,悬壶行医,著有《寿世青编》、《勿药须知》、《脏腑性鉴》、《喉科秘书》及《食治秘方》等。《寿世青编》上、下二卷,“十二段动功”收于该书卷上,分别是:叩齿一,咽津二,浴面三,鸣天鼓四,运膏肓五,托天六,左右开弓七,摩丹田八,擦内肾九,擦涌泉穴十,摩夹脊十一,洒腿十二,其功法“显然它包含了‘钟离八段锦’内容。”〔2〕想必这也是《颐养诠要》作者直接将其定名为“十二段锦”的原因所在。
清代乾隆年间,徐文弼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编著的《寿世传真》问世,标志着古代“十二段锦”养生功法的进一步发展。徐文弼字勷右,号荩山,又号鸣峰、超庐居士,清代江西丰城人,生卒不详,约生活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自幼业儒,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历官江西鄱阳教谕、四川永川知县、河南伊阳知县。他一生涉猎甚广,曾著有《汇纂诗法度针》、《新编吏治悬镜》、《萍游近草》及《寿世传真》等书。《寿世传真》书分八卷,其辑录的
“十二段锦歌”见该书的“修养宜行外功第一·合行外功诀”,其内容与冯曦的“内养十二段锦”有异,但与《修真十书》卷十九中的“钟离先生八段锦”歌诀基本相同,只是将原来的八段动作改编为十二动作,并配有十二幅图诀,称为“十二段锦”。在文字上,《寿世传真》对“钟离先生八段锦”的五言诀稍有变动,如原来的“以候逆水上”改为“以候神水至”;原来的“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改为“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原文末的“邪魔不敢近……八卦是良因”改为“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3〕。由此可见,徐文弼的“十二段锦”,其具体功法缘自《修真十书》的“钟离先生八段锦”,而其名则应与冯曦《颐养诠要》的“内养十二段锦”不无关系。
《寿世传真》文前写有时年113岁的香山老人王世芳序,由于这位百岁老人曾参加过乾隆帝举办的“千叟宴”,这在当时无疑为此书增色不少,故乾隆以后徐文弼的“十二段锦歌”具有较大社会影响,或许与此有关。咸丰八年(1858),潘霨将其改名为“十二段锦总诀”,收录在自己刊印的《卫生要术》中;清光绪七年(1881),王祖源将《卫生要术》更名为《内功图说》,但内容没有变化。《内功图说》一书在清末民初传布较为广泛,故使十二段锦在社会得以流传。可能“十二段锦歌”中诸如
“神水”、“搬运”及“火烧脐轮”等术语过于文奇义奥,故1920年由席裕康编辑的《内外功图说辑要》在论及“八段锦坐功图诀”时曾对“十二段锦”作过如下评论:“此(指八段锦坐功)乃古圣相传,非比观行十二段锦旁门之术,练之稍一不慎,大病随之。学者勿以喜新而欲速,反害焉!”〔4〕如同唐代柳宗元在《与李睦州论服气书》中指出的那样:当时的一些“服气书多美言”,但应有明师指导,否则有害无益,他说李睦州“由服气以来,貌加老而心少欢愉”,就是“用斯术,而未得路”。这对于由意念参与的呼吸锻炼而言,颇具启示意义。
近代以后,十二段锦在一些养生书籍中多有辑录,但基本延续前代内容。新近的十二段锦功法冥心握固、叩齿鸣鼓、微撼天柱、掌抱昆仑、摇转辘轳、托天按顶、俯身攀足、背摩精门、前抚脘腹、温煦脐轮、摇身晃海、鼓漱吞津,很显然是在综合了“钟离先生八段锦”与明清十二段锦基础上创编而成。
2马王堆导引术
“马王堆导引术”是在1974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基础上创编的健身功法。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是轰动国内外的考古大发现,其中发现了大批极具学术价值的竹简、帛书与帛画,“导引图”就是由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份难得的养生导引图谱,它真实反映了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导引活动状况。该图高50厘米,宽100厘米,与其他两份帛书《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法》在同一绢帛上。其图刚出土时残缺严重,经专家修复,原貌方得以展现。全图上下分四层排列,每层有11幅小图,共44幅图像,均为运动姿态各异的全身人物图形,男女大致各半,或著衣,或裸身,图中约31处边侧写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原图并无图名,其
“导引图”一名是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根据图形特点和古籍中有关记载定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