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德关系史.ppt

格式:ppt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德关系史.ppt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10/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德关系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德关系史
早期中德关系
二十年代的中德关系
三十年代的中德关系
德国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
德国与中国的军事现代化
1937年至1938年:德国调停中日战争的努力
1938年至1941年:中德合作的终结
早期中德关系
普鲁士王国首相及版图
1752年8月,商船“普鲁士国王”号在德国船长格来史克的指挥下抵达广州,成为中德贸易史上第一艘到达中国的德国商船。1861年,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天津条约让诸如普鲁士等众多欧洲国家和中国建立了正常的贸易关系。德国于1896年继英国之后成为第二大对华贸易国。在这段时期,德国军事教官帮助张之洞建立了“自强军”,并协助袁世凯培训了“新建陆军”。德国对中国的援助不仅限于军事方面,也扩大到工业和技术交流领域。来自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的工程师帮助中国建立了近代的发电厂和钢铁工厂,例如汉阳铁厂。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在颐和园中安装了中国的第一批电灯,北京的第一家自来水厂使用的则是德国AEG电机和水泵。1898年3月,德国逼迫清朝与其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取得山东胶州湾的99年租借权,以及山东半岛的开矿权和铁路铺设权。中德关系在辛丑条约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执掌清朝政权的慈禧太后试图依赖德国的先进工业和技术,德国对中国法律的影响也很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德关系再度变得疏远。1912年,德国人绘制的青岛地图。直到1917年中国在8月14日对德国宣战。此后中国军队扣押了停泊在中国各港口内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商船,并收复了德国在汉口和天津的租界,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德关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特别是贸易方面。1913年当时在中国有近300个德国商号,但到了1919年,却只剩下2个。
二十年代的中德关系
1920年,德国代表卜尔熙率代表团来中国,经过谈判,双方于1921年5月20日签订了《中德协约》。这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上少见的平等条约之一,因战争而中断四年的中德关系得以恢复。
《凡尔赛条约》严重限制了德国的工业产出。袁世凯死后,很多德国武器生产者开始著眼于和中国重新建立商业连系去打入中国庞大的武器和军用物资市场。
1928年鲍尔返回德国并促成了一些为中国的“重建”的工业接触,并支持中国敞开市场以刺激德国的生产和出口。
三十年代的中德关系
1934年8月23日,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合步楼公司在庐山的牯岭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又称“合步楼条约”,这个完全平等,双方享有相同的权利的易货贸易条约为中德双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而言,它解决了因内战和巨大预算赤字导致的无法向国际贷款的困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也给中国军队的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对德国而言,条约签署后,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原材料几乎满足了德国的全部需求,使德国几乎不用在国际原材料市场采购其他任何产品。
在完成了这个中德合作史上里程碑式的条约后,冯·塞克特将军推荐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担任他的继任者,并于1935年3月返回德国。冯·塞克特将军于1936年12月27日去世。
德国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
1934年-1936年的协议大大加快了中国的铁路建设,在南昌、浙江和贵州之间都建有路轨。铁路得以加快发展在于德国急需有效率的运输工具去让中国出口原材料和铁路线正正符合中国政府对建设长江中南部省份成为工业重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