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doc

上传人:crh53719 201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
【摘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加味小柴胡汤配合尼莫地平、复方丹参片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结果显效至基本恢复32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较好。
【关键词】加味小柴胡汤血管痉挛性头痛尼莫地平复方丹参片
血管痉挛性头痛属中医“头风”、“头痛”范畴,指由风、火、痰、瘀、寒、虚等所引起的以慢性发作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笔者自2001年8月至2003年8月共诊治35例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1]的相关标准。⑴主症: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至少有5次发作。①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②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③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可自行缓解。⑵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止无常。⑶病发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⑷经神经系统检查及理化、CT、MRI、DSA检查可以排除颅脑外伤及脑内器质性病变。具备主症
①、②、③以及⑵、⑷项再结合⑶项即可确诊。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证实。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在20岁以下3例,20-50岁20例,50岁以上12例。有基底动脉(BA)痉挛者20例,有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CA)痉挛者22例,有左侧大脑前动脉(LACA)痉挛者10例,有右侧大脑前动脉(RACA)痉挛者3例,有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痉挛者5例,有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痉挛者3例,有一侧或两侧椎动脉(VA)痉挛者5例,合并有脑动脉硬化(CAS)、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供血不足者3例。
2 治疗方法
以和解少阳、通络止痛的加味小柴胡汤配合西药尼莫地平及复方丹参片治疗。⑴加味小柴胡汤药物组成:党参、黄芩、白芷、大枣各15g,细辛、甘草、半夏、川乌、生姜各10g,柴胡24g,蔓荆子20g,川芎30g。煎服法:一次性将水足量先煎生姜、甘草、川乌半小时以上(以不麻舌为度),后下余药,口服100ml/次,4次/d,饭后服,2天1剂,2-4周为1个疗程。⑵西药:尼莫地平口服,40mg/次,3次/d(未成年人减半);复方丹参片口服,2-3片/次,3次/d,饭后服。
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1] 采用疗效百分数计算法。
基本恢复:治疗后观察1年,疗效百分数为90%—99%;显效:治疗后观察半年,疗效百分数为55%—89%;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54%;无效:疗效百分数在20%以下。
,着眼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缓解情况。⑴疼痛的程度:采用目前国际上临床较为通用的直观模拟标尺法(VAS):受试者在1支10cm长,一端标“不痛”,另一端标“最痛”的尺子上,指出受试者的疼痛程度。计分方法为<2cm者为1分;>2cm而≤4cm者为2分;>4cm而≤6cm者计3分;>6cm而≤8cm者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