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理科学 2002 年第25 卷第 5 期 5 5 5
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
高湘萍徐援李冰
〔)
摘要实验采用内隐记忆加工分离(再认型)程序设计,考察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年龄组被试对道德词、
不道德词、中性词三类语词的内险与外显记忆成绩,结果发现:对不道德词的记忆具有更强的内隐性特征;中
学生确实处于道德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或者转折阶段;道德认知的内隐研究应成为道德心理研究的一个新
视角。
关健词: 道翻认知内晚特征芳展阶纷
局限,虽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发现了大量道德认识
前言
和道德行为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却难以通过实证途
1 9 世纪末 20 世纪初,SFreud 在构筑精神分析径揭示道德观念内化过程中发生的深层冲突。
理论体系时设想,人类的生物性本能由于公开、直接 2 0 世纪 70 年代,E K W arrington 和 L.
的宣泄违背社会道德伦理准则,在个体的社会化过 W eiskrantz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遗忘症患
程中,被强制地排斥于意识以外,受以道德卫士自居者的记忆能力,拉开了实验研究无意识记忆现象的
的“超我’,的监视和压制[[ t]。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前序幕[71 短短30 年,心理学家不仅出示了大量证据
提,我们可以设想,本我和超我构成了人类道德体系证明在我们的注意焦点以外的确还存在一种难以直
的两极,本我和超我的冲突造成了人类社会行为的接知觉的记忆能力,而且随着研究方法本身的进步,
复杂表现。Fre ud 的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探研究课题迅速拓展到无意识认知活动的广泛领
层动机提供了视角。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证域[81[91,使我们以实验手段揭示人类行为的深层动
明手段和可靠的实验证据,长久以来,精神分析没能机成为可能。
摆脱主流心理学家的质疑和排斥[[ 21 本研究尝试用过程分离再认测验的实验程
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研究是在 JPiaget的开创性序〔101,比较不同年龄被试在识记与品德有关语词时
工作基础上形成的。品德心理研究者通常认为,道意识记忆容量和无意识记忆容量的差异,初步验证道
德认识是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只有在恰当的道德德观念在意识认知领域与无意识认知领域的差异,并
概念和道德观念、道德判断推理的引导下,道德情感把实验结果与传统品德心理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才能被导向合乎道德的方向,才会形成稳定的道德
2 方法
行为。因此,对道德认识的研究成为品德心理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关于道德认识,令心理学家和 2 .1 被试
德育工作者始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和外界三个年龄段被试共 132 人参加了实验。小学组
的道德规范经由怎样的过程及如何转变为儿童内在(9 - 10 岁)61 人,随机分成预备实验组 20 人包含
的、自发的道德准则。20 世纪20 年代末,Piaget首测验组 21 人,排除测验组 20 人。中学组(12 一13
先用对偶故事研究了儿童对规则、行为责任、公正、岁)39 人,其中包含测验组 19 人,排除测验组 20
惩罚等问题的看法,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历人。大学组(19 一2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