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漫议“学法第一,教法第二”
山东省栖霞二中韩永昌
山东栖霞苏家店镇二中刘玉凤
纵观这些年的教学改革,人们大都囿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而探索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的人士、文章却寥若晨星。本人认为,教学改革,
只围绕着教法做文章,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没有抓到点子上,这也是我们
的教改收效甚少的原因所在。站在哲学的高度,我们的教改,应围绕学法的
研究、指导做文章,树立学法第一、教法第二的新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毫无疑问,在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教师只是外在条件。要学不要学,学得好还是不好,主要取决于学生这一
方面,而教师这一方面,只起了促进的作用。我们可以放牧为喻,来说明二
者之间的关系。放牧人所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将牛羊赶到有好水好草的地
方。至于牛羊吃哪一种草,什么时候吃,怎么个吃法,甚至吃与不吃,放牧
人就没法干涉了。你要是不知趣,强按着牛羊去吃草去喝水,非但做不到,
反而有被牛羊抵伤的危险——它们才不领你的情哩。对那些凭着好草好水而
不吃不喝的牛羊,放牧人只好“望草兴叹”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像放
牧人,学生很像牛羊。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创造多种多样的有利
条件,吊起学生的“胃口”,增强学生的“食欲”,从而达到预期目的。但
是,仍然有些学生,任你千条妙计,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他就是没有“胃口”。
对这种学生,教师无能为力——外因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代替内因起作用。
学习过程就是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主
要取决于学生本人,所以会教不如会学,爱教不如爱学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如果学生爱学会学,即使你教得一般化,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差;反之,学生
不爱学、不会学,即使教师教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这是实践反复
证明的定论。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说过,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多想想我们自
己是怎么学会的,这对我们教学大有裨益。本人学习语文有多年,期间也
碰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语文教师,他们敬业爱岗,责任心强,上课非常投入,
讲得很精彩。但是现在一点也想不起他们都讲了些什么,从老师那里所得甚
少。自己所具有的语文知识,大多数是通过自学获得的。靠自学获得的知识,
悟得透,记得牢,用得活。本人从事语文教学也有多年,沿用的也是从自
己的老师那里学来的教学方法。不用说,学生从我这里所得恐怕也是不会太
多。从自己的学语文、教语文的实践来看,我们的教改,若不树立学法第一、
教法第二的观念,恐怕难以走出低谷。
现在有不少学生的确不会学习,他们很用功,精神可嘉,但缺少科学的
学习方法,因而做了不少无用功,效果自然不好。以语文学忆,不会逻辑记忆,他们死记词句,也死记标点。其实,标
点根本不用机械记忆法,用逻辑记忆则事半功倍。所以多研究点学习方法,
给学生指点学习上的迷津,把“点金术”和“猎枪”交给学生,远比在教法
上大做文章,给学生现成的“金子”和“猎物”要好。
学法这一概念,包括学法研究与学法指导两个方面,现在已有不少极好
的学习方法,可供我们借鉴。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事者必提其要”等,一般人的眼脑口手耳并用
法等。此外,我们还应花大气力,做大文章,探索更好的符合当今学习特点
的学习方法,并用以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学法第一、教法第二,这一命题的提出,基于认识论,基于学习效果,
基于学生不会学习的现状。这一命题要求我们摆正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的位
置,旨在说明学法主要,教法重要,至于怎样进行教法研究和指导,这篇大
文章要靠大家共同来做,本文只想抛砖引玉。
上好学法指导课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湖北蒲圻市国营黄盖湖场直小学郭艳芳
目前,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走入了学法指导的误区,把学生
带到了不求理解消化“学法”的境地。针对此现象,我谈谈现今学法指导中
出现的诸多失误,以便大家在教学中共同探索。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学
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盲目定点,无的放矢
教学中,一些教师不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中盲目、随意地对学
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不但掌握不了“学法”,反而影响了对学生的“双基”
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第一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时,帮助学生总结
如何根据事物发展顺序分段的方法。这岂不是传授的学习方法超越了学生的
接受能力?低年级学生能听懂吗?又如:某教师在教学十一册《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