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关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人力资本的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人力资本的研究.pdf

上传人:banana 2014/2/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人力资本的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人力资本的研究
姓名:麻占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指导教师:胡义和
20040220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摘要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模式主要是采用源于西方的、基于经营权和所
有权两权分离前提下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然而这种在西方对其经济发展做
出很大贡献的治理结构模式却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国有企业亏
损、国有资产流失等。部分学者在分析其原因时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内
部人控制”造成的,但是“内部人控制”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能从根源上
解决这些问题呢本论文在企业治理结构的三大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
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物力资本前提下形成治理结构模式与
我国国有企业不相适应的根本原因一一国有股主体空缺,进而在人力资本理论的
基础上,本论文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缺陷,创造性的提出了“虚
拟员工持股”方案。虚拟员工持股与从西方原版引进的员工持股计划、虚拟股票
等不同,它与我国国有企业主体空缺相适应。该方案在让员工不享有企业所有权
的同时参与企业剩余利润的分享并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本论文不但提出了虚拟
员工持股的计算模型与会计处理方法,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它在实践中的可
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内部人控制,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虚拟员工持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十论文
第一章引言
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以及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要实现此目标不可避免的
要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以两权分立为前提的现代企业的治
理结构就是为解决该矛盾而产生的。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
研究从而形成长期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研究热点如虚拟股票、
股票增值权、管理层收购、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并不仅仅是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引入外部懂事等,它需要的是建立良好
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进而使企业的监督成本以及委托代理成本最小化并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最终形成健全的企业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内部人控制”是其最集中的表
现,由此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本论文从人
力资产的角度,根据国有企业的独特性,结合国内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提出
了“虚拟员工持股”的概念。其核心是让企业员工在享受股权收益又承担对
应风险的同时,又能避免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从而能最大程度的缓
和企业的委托代理矛盾,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及相应的交易费用,能以较小的
监督成本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使企业的治理结构得以完善,最
终形成健全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特里克尔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特里克尔是较早
研究公司治理的学者之一。其主要观点①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他首先考
察了随着现代公司的成长,公司集团化带来的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关系的复杂
化而引起的公司组织变化与公司治理问题。②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质是一种说
明责任。一方面公司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有要求公司管理者说明责任的权
利另一方面公司管理者有向他们说明责任的义务。③董事会的治理职责。
他对管理和治理进行了区别,认为管理注重的经营业务,治理则是指公司能
否被适当经营。董事会的责任是确保公司有效治理,其治理公司的活动包括
指导、参与关键行政决策、监督、说明责任等四项主要活动。
哈特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问题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第页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论文
代理问题。如果出现代理问题,并且契约不完全,则公司治理结构就至关重
要。二是交易费用之大使代理问题不可能通过契约解决。在存在交易费用的
情况下,只能签订不完备契约。在契约不完备情况下,抬理结构非常重要。
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是关子各种制衡机制的设计。
青木昌彦与钱颖一的公司治理理论。其主要贡献是从比较的、历史的角
度分析了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认为内部人控制是转轨国家公司
治理的普遍现象。
科克伦与沃特克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一
是谁从公司决策者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收益。二是谁应该从公司决策者高
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收益。当“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
时,公司治理问题就会出现。
二国内学者关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