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荷塘月色》,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兼学者朱自清的***之作。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所写的荷塘即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四·一二”政变及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同当时大多数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一样,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想投身革命,却有太多的顾虑和犹豫;他选择了逃避,却又在矛盾中挣扎。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写出了这篇著名的《荷塘月色》,通过对夏夜荷塘景色的描绘,表明了自己对时局担忧和内心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超凡脱俗的向往。文中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结构、清新自然的语言、天然去雕饰的风格、新奇贴切的联想、新奇别致的比喻及精心推敲的炼字,描绘了一幅有着梦幻般诗意的立体可观的荷塘月***,营造了一个静谧阴沉的小天地。如此佳作,如何英译才能表达其音美、形美和意美呢?诺曼·夏皮罗(NormanShapiro)说过:“我认为,译文应力求透明,以致看起来不像译文。好的翻译像一块玻璃。只有玻璃上的一些小小的瑕疵———擦痕和气泡。当然,理想的是最好什么也没有。译文应该永远不会引起读者感到他们是在读译作。”朱纯深先生的译文则在传达原文意境和情趣方面达到了“化境”,保持了原作的风姿,不失为这方面的一个好例子。赏析片段,见微知著。鉴于原文与译文篇幅较长,笔者拟从原文文本(sourcetext)和译文文本(targettext)中选出其中的部分段落试作对比,谈谈自己的看法。原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译文:Alloverthiswindingstretchofwater,whatmeetstheeyeisasilkenfieldofleaves,reachingratherhighabovethesu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