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近代史纲要论文————————————————————————————————作者:————————————————————————————————日期: 2010-2011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专业: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班级:机电09-1班任课教师:卢诚姓名:陈虹桦学号:09024040104成绩: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工人阶级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走过了曲折坎坷,走出了解放和发展的困境,走向了独立和自强。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方针,与国民党既有紧密团结,又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斗争,有力地促使国民党下定抗战到底的决心,为民族的解放、抗战的胜利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