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初探.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11/6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初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初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初探【摘要】随着全球商业模式的逐渐完善,企业在盈利之外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运营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也不断升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环境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探。【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环境;利益相关者1、 引言当今世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担负社会责任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耍性。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为,系统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不仅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更是企业获取长期竟争优势的关键。近些年来,诸如毒奶粉、地沟油、矿难等事故亦揭示岀国内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存在的问题。政府的压力、社会的关注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大力推动了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但由于该理念成长历史较短,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绝大多数企业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研究成果。而国内现有的评价体系,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或只是为了在短期内迅速解决一个特定问题,如贸易壁垒;或只是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行业,如纺织食品行业;绝大多数评价体系都缺乏一个合适的视角,更为宏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针对此种现状,笔者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企业环境的视角,建立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2、 现有研究及其局限当今学界与企业界关于CSR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用何种理论对其相关主体进行划分,以求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从什么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针对这两个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利益相关者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由斯坦福研究院提出至今,一直被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并成为绝大多数学者划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象与范围的基础理论。经济学家安索夫最早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并将其具体划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及顾客五种类别;1984年,弗里德曼扩充了其内涵,把社区、政府和环境纳入其中;此后,西方学者们开始基于不同的视角建立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如索尼菲尔徳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和克拉克森的RDAP模式。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宏辉教授的专家评分模式以及深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的划分模式。由于利益和关者理论能够有效地归纳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国际上的许多权威机构也倾向于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利益相关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冃前被多数企业广泛认可的SAS8000社会责任标准、G3指标体系和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等。而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此领域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如李伟阳和肖红军(2005)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李丽清(2006)从人权保障、劳工权益、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五方面出发,建立了13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也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由于研究目的各异,当越來越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身到研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