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运动性疲劳.ppt

格式:ppt   大小:73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动性疲劳.ppt

上传人:s1188831 2019/11/15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动性疲劳.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运动性疲劳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一  、概念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也可认为是当人在工作或运动一定时间后,都会出现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到原有的机能水平,这种现象叫做疲劳。二、分类(一)按疲劳发生的部位划分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二)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1、整体疲劳2、局部疲劳(三)按运动方式划分1、快速疲劳2、耐力疲劳简单的讲,运动性疲劳大体上可分为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和内脏疲劳3类。肌肉疲劳时,肌力下降,肌肉收缩速度和放松速度减慢,收缩时间比正常时延长4—5倍,放松时间延长可达12倍,严重影响肌肉的快速、协调动作。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可能是由于机械负荷使肌纤维发生细小损伤、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积累和水分的积蓄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疲劳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如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等。此时,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及皮下层下中枢功能亢进,膝反射发生改变,脑干及小脑功能低下,动作协调性受到了破坏。内脏疲劳多表现为呼吸和心脏的疲劳,呼吸肌疲劳使呼吸变浅变快,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心脏疲劳时,心肌收缩力量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心电图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同时,各内脏器官、肌肉和血液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也促进疲劳的发生。因此,疲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三、运动性疲劳的机理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很复杂,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因为不同强度、不同时间、不同运动方式产生的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对疲劳的机制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一)能量耗竭(二)代谢产物堆积(三)自由基学说(四)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五)疲劳链学说(六)中枢神经递质失衡(七)保护性抑制学说(八)突变理论第二节 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学生或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疲劳的程度。有时也可测定某些生理指标以作判断疲劳程度的依据。根据疲劳的程度,可将疲劳分为轻、中、重度疲劳。一、主观感觉人体运动时的主观感觉与工作负荷、心功能、耗氧量、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运动时的自我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主要标志。常采用自我感觉、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和注意力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二、客观检查(一)骨骼肌指标1、肌肉力量2、肌电图(二)心血管系统指标1、心率2、血压3、心电图4、血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