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昆仑山今考.doc新.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昆仑山今考.doc新.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昆仑山今考.doc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昆仑山今考周仲民中国上古神话的源头是昆仑山,华夏文明的起点在昆仑山,但昆仑山的地理方位却是一个古今学术界争论了2000多年的话题。有关昆仑山的位置,各种史记与今人论说近二十种。如《史记·大宛传》云,汉武帝派人赴西域探寻黄河源头,使者走错路回来报告说,河水的源头出自于阗。汉武帝便按古图书所述的昆仑出玉,钦定于阗的南山为昆仑山。这个说法由于方向出现了错误,当时被司马迁质疑,最终成了千古笑柄。《十六国春秋》云,西晋以后割据凉州的前凉王张骏以酒泉的南山有石室王母堂,即定此山为昆仑山,又立西王母祠为国祈福。张骏确认的昆仑山影响了唐代李泰的《括地志》,但此处昆仑山仅凭一个西王母堂断定,证据略嫌不足,《史记正义》只认其为小昆仑。现代地理学指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源头在青海巴颜喀拉山,一种华夏文明起源的西来昆仑说便在中国大陆风声雀起,有的甚至以卫星地形来定位《山海经》和《穆天子传》所说的古昆仑山的山河湖海。岂不知喀拉昆仑乃是五、六千米以上的雪域,空气稀薄,人迹罕至,没有《山海经》描述的花草树木、飞鸟异兽,何以能承载古老的中华文明并由此催生出美妙绝伦的上古神1话?正是如此,台湾和大陆的几位学者以《山海经》中有关昆仑描述的彼此矛盾,认定昆仑山在山东泰山。然泰山既不高大又不险峻,况与西王母本身所处的西地定格相去甚远,显然不合情理。那么古昆仑山到底原作何指又在何处呢?唐代《初学记》引《河图》曰:“昆仑之山为地首”。晋代《搜神记》亦云:“昆仑之山,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地首的含义是古人所谓的大地的头首,在地理知识尚不丰富的上古时代昆仑山就是大地的最高处。唐睿宗李旦有《石淙》诗言:“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惭。”诗中地首与地肺同是秦岭中相连的两大山体,天台与天目同是天台山的两座山峰。地首为古之昆仑山,即司马迁《史记》所载的首山。地肺一名浮肺或浮胏,按《括地志》是长安之南的终南山,唐代诗人李洞有《赠长安毕郎中》云:“地肺半边晴带雪,天街一面静无尘”。首山的地理标志为首水,今称沋河,在关中渭南。《水经注》记:首水南出倒兽山(今石楼山),经秦步高宫,历新丰原东,北迳步寿宫西,又北入渭。《太平寰宇记》亦载,“首水出县西南,石楼山北,经二宫,过渭之东阳谷水而合渭。”石楼山是东来的箭峪岭、草链岭的西向延伸,这个连成一脉的高山丘岭便是《山海经》所述的昆仑之丘。如《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黒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西海是地质史上由于三门峡的雍阻而形成的古三门湖,湖水曾覆盖渭河盆地,至上古时代湖水尚未完全退去。流沙是古三门湖逐步消退留下的滩涂。赤水今天名字依旧,源于箭峪岭北,流过渭南市东郊,上游亦称箭峪水。黒水实际为发源箭峪岭南的灞水,在蓝田县灞源镇。潘岳《西征赋》云:“玄灞素浐”,唐卢照邻《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诗有“空思玄灞游”句,玄则是黒的指代。从《山海经·大荒西经》展示人们的地理方位看,无须置疑箭峪岭、草链岭就是昆仑之丘。《水经注·河水一》载,“昆仑之山三极,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三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按此释义,昆仑山由三座山峰组成,长安以东的秦岭中最高的草链岭,,应为层城,即层云环绕的仙城;海拔2449米的箭峪岭,当是玄圃,玄与“悬”通,即悬在云端的花园;(鼓)山,可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