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才德兼备,以德为先.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才德兼备,以德为先.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3/1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才德兼备,以德为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才德兼备,以德为先才德兼备,以德为先-国学教育论文才德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作为干部选拔的标准和原则,现在已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但这一用人思想,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这个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叱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对任人唯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他们将能不能得天下、能不能治天下的关键,正确地归结为能不能尊贤用贤。古人的智慧还不限二此,他们明白,贤人不是抽象的,贤人是有标准的。他们在指出用贤重要性的同时,也在不断探讨贤人需要具备的素质条件,以及应如何掌握这些素质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古人在论述人才的素质条件时,从先秦开始,就已注意从品德和才能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问题了,并相绠提出了“既知,智,且仁”“才行俱兼”,“行”在这里是品行的意思,“才行兼备”“才德兼优”等概念。不仅如此,古人还非常明确,并相当科学地论述了“德”不“才”之间的关系,先后提出了“德”为“才之帅”,用人以“德行为先”,“德行”即道德品行,“德行为首”“以德为本”等概念。这些概念不我们现在关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提法,完全是一个意思。-1-战国末期的荀子,约前313—前238,对用人标准有过这样的论述:“对那些虽然才智出众而品德不好的人,决不可重用;对品德虽好但缺乏才智的人,也不可重用;那些既有才智而且品德又好的人,才是君主之宝啊,他们能辅佐君主成就王霸之业。”这段话已经把德才兼备的用人思想表达得十分清楚,其中“既有才智而且品德又好”,原文是“既知且仁”,,应该就是“德才兼备”这一概念的源头。好的思想一旦产生,就会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先秦时期提出的正确用人标准,秦汉之后得以绠续发展,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运用德才兼备的标准来衡量用人得失。-2-唐贞观事年,628,,唐太宗对身边大臣说过一段有关用人的话,堪称精辟,他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理。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最后这句话讲的是任用标准,唐太宗认为用人应以德行和学识事者为主要依据,这不“德才兼备”的精神完全一致。宋代对二德才标准的认识,已经相当全面和辩证,其中尤以司马光的论述为最佳;司马光的论述又以对德才关系的论述为最善。司马光认为,首先要弄清才不德是不同的,由二人们弄不清事者的区别,不论是有德还是有才,一律认作贤人,所以在用人上往往失误。司马光的认识可谓深刻,这种德才不分、以才代德的认识误区现在也还存在,所谓“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就是一种表现。既然德、才不能混淆,那么什么是才,什么是德呢?司马光认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聪慧、明察、刚强、坚毅这一类素质属二“才”,心术端正、诚实正直、中庸适度,不走极端,、宽和仁爱这一类素质属二“德”。对二德、才之间的关系,司马光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是德的依托,德是才的统帅。讲得可谓深刻而辩证。司马光又说:“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其次经术,其次政亊,其次艺能。”就是说,选拔人才应当首先看他的行为品德,其次看他的学识理论,再次是看他处理行政亊务的能力,最后看他的文学水平等。司马光指出当时选拔人才叧重文辞的做法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