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新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仅美国每年发病500万人次。由于人种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使我国的发病率少于欧美国家。在急性阶段由于血栓脱落所引发的肺梗死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国外研究报道显示,55%~6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动脉栓塞,国内也报道为45%~50%,其中4%~8%为致死性肺栓塞。一、病因病理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但在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不足以致病,常常是两个或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静脉血流瘀滞,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的接触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静脉瓣膜的瓣窝内血流缓慢,且易产生涡流,是产生血栓的主要部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于右侧,是由于左髂总静脉位于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岬之间,易受右髂总动脉骑跨压迫,造成远侧静脉回流障碍而发生血栓所致。,完整的静脉内膜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提。静脉壁因外伤如手术、创伤、电击或感染等使内膜遭到破坏,内膜下的胶原裸露,导致血小板粘附,并进一步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产后或术后,创伤,肿瘤,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而外科手术和创伤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如骨折等。可由于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造成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