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诫子书诸葛亮.ppt

格式:ppt   大小:143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诫子书诸葛亮.ppt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2020/3/25 文件大小:1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诫子书诸葛亮.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有留存有多篇《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⑴夫(fú):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⑵行:操守、品德。⑶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名利。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⑹广才:增长才干。⑺慆(tāo)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⑻励精:奋发向上。⑼险躁:冒险,暴躁。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⑾驰:消失、逝去。⑿日:时间。⒀遂:于是。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⒂穷庐:破房子。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⒄才须学也:才:才干。⒅意与日去:意:意志。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不学****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上有所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激励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鉴赏提示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1、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