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3
文档名称:

【跨类合集】中国地理学史.pdf

格式:pdf   页数:2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跨类合集】中国地理学史.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跨类合集】中国地理学史.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地理学史
概述清代地理学的发展

世纪中叶,清兵入关,中国建立了新的封建帝国——清王朝。它先后
经历了朝年(~)。在清政府统治这一时期,中国由一个独
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渐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社会、政治的变
动相关,在清代,文化界、地理学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古代传统文
化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相融的局面。

一、传统地理学的发展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继承古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中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研究也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无论是地志著作的
编纂,还是沿革考证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清一代,先后由个人或官方组织,完成了多部全国性地理志著作。主
要有《明史·地理志》;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肇域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卷);
陈芳绩(?~ 左右)《历代地理沿革表》( 卷);徐乾学(~)
《舆地备考》、《舆地志余》、《舆地记要》;杨丕复(?~?)《历
代舆地沿革表》( 卷);段长基(?~?)《历代疆域表》( 卷)、
《历代沿革表》( 卷);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 卷)、《清地理韵编》( 卷),以及官修《大清一统志》等。其中尤
以《天下郡》、《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地理沿革
表》、《大清一统志》等最为重要。
在地方志方面,清王朝非常重视方志的修纂工作。清康熙十一年(公元
年)为配合《一统志》的编修,康熙帝就曾命各省督抚聘集宿儒名贤,
接古续今,纂修各省通志。同时将顺治十八年(公元年)河南省巡抚贾
汉复主修的《河南通志》颁著天下为式,促进了一大批地方志著作的出现。
清中叶,政府仍重视地方志的纂修,雍正六年(公元年)十一月二十八
日上谕就曾针对修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①。次年(公元年)
还颁布了规定各州县志每六十年一修之例②。当时除了官方组织系统修志外,
也有许多学者积极参予私家修志工作。因此,不仅出现了数千种志书,而且
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地方志著作。
据陈正祥教授估计,目前世界上有中国地方志著作约种①。而见
于《中国地方志综录》的至少有多种。据我们统计,其中清代约有
种②。优秀的有:乾隆《历城县志》、《诸城县志》、《太仓州志》、《宁
波府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松江府志》、《西宁府志》、
《朝邑县志》;嘉庆《广西通志》、《湖北通志》、《浙江通志》、《安徽
通志》、《扬州府志》、《长安县志》、《咸宁县志》;道光《湖广通志》、
《雷州府志》、《泾源县志》;雍正时的《畿辅通志》、《贵州通志》,以
及缪荃荪(~)的《顺天府志》等。
特别是这一时期结合方志的编修,许多学者进行方志理论的探讨,并逐

①《清世宗实录》卷七十五。
②《吉安府志》定祥序:“志例每六十年而一修”。
渐建立起一套方志学理论体系。当时著名学者如钱大昕(~)、孙
星衍(~)、洪亮吉(~)、戴震(~)、章学
诚(~)等,都发表过有关方志学的理论见解,参加过具体的方志
编纂的实践活动,使这一时期的方志学不仅在编纂数量上,而且在理论上,
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还要特别提及的是,作为方志组成部分的边疆域外地区的地志研究、著
述,在清代有了突出的发展。
关于边疆域外的史地研究,在清代前期即已开始。在鸦片战争前已出现
的有《柳边纪略》(杨宾著)、《宁古塔纪略》(吴桭巨著),以及祁韵士
的《西域释地》、《西陲总统事略》、《藩部要略》、《西陲要略》,徐松
(~)的《西域水道记》、《元史西北地理考》、《西夏地理考》、
《新疆识略》以及《明史·外国传》等边疆域外地理著作。但当时的研究,
主要限于对东北、蒙古、西北各地的风土见闻等记载,以及历史地理考证研
究。
据陈正祥教授估计,目前世界上有中国地方志著作约种①。而见于
《中国地方志综录》的至少有多种。据我们统计,其中清代约有
种②。优秀的有:乾隆《历城县志》、《诸城县志》、《太仓州志》、《宁波
府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松江府志》、《西宁府志》、《朝
邑县志》;嘉庆《广西通志》、《湖北通志》、《浙江通志》、《安徽通志》、
《扬州府志》、《长安县志》、《咸宁县志》;道光《湖广通志》、《雷州
府志》、《泾源县志》;雍正时的《畿辅通志》、《贵州通志》,以及缪荃
荪(~)的《顺天府志》等。
特别是这一时期结合方志的编修,许多学者进行方志理论的探讨,并逐
渐建立起一套方志学理论体系。当时著名学者如钱大昕(~)、孙
星衍(~)、洪亮吉(~)、戴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