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doc

上传人:autohww 2016/4/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晚晴时期学前教育机构、制度 2 、掌握晚清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 3 、了解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 4 、掌握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 5 、掌握苏区和边区学前教育的经验。教学重点各个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与经验教学难点各个历史时期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小组讨论教学学时 4 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理论知识〗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必然是家庭教育。有组织的学前社会教育,必然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以后的产物。欧美学前教育机构在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不断出现, 19 世纪末已有相当发展, 正适应了欧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需要。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就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非法开设的工厂;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兴办的工业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适应这三种近代工业的需要,教育上也出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学校,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兴办的教会学校,二是洋务派办的洋务学堂, 三是民族资产阶级办的新学校。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得城市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破坏,不***女走进工厂,参加近代大工业的生产劳动。特别是民族资本最初投资的缫丝厂、纺织厂里招收了大量的女工。由家庭完全承担的学前教育已不适应这样的社会现实。这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说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社会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大变动,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僚知识分子, 如龚自珍、魏源、林则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他们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代表人物。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冯桂芬、王韬、容闳、薛福成、马建忠、何启、胡礼垣、陈虬、郑观应等为代表人物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不同程度上提出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主张。在教育方面,他们提出学西学、设立新式学堂、学****西方科学技术、改良科举制度等主张,以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98 年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虽变法失败, 但其思想影响并未消失, 他们对西方儿童教育的介绍, 建立学前教育制度等主张,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2 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关学前教育的主张有: (1 )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维新派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认为中国要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关键在于教育, 把教育作为改变中国的前提, 声言:“欲任天下之事, 开中国之新世界, 莫亟于教育。”他们认为,要改变教育落后的状况,必须从抓孩童教育开始,梁启超说:“春秋万法托于始, 几何万象起于点, 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这充分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 认为这是改造国家的基础。(2 )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化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 在引进西方心理学上起了重要作用。 1902 年, 梁启超著文《教育政策私议》,介绍了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及心理特点。将儿童学程分为 4 个时期, 5 岁以下是家庭教育期或为幼稚园期,亦称幼儿期。他还从身体、知、情、意、自观力几项介绍了幼儿期的心理特点。资产阶级维新派介绍西方心理科学是为了告诉人们对儿童应该有次序还要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实施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 )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在批评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同时,积极介绍欧、美近代新学制。康有为曾建议清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他还专门阐明建立人本院、育婴院等学前教育机构的主张,认为它们也应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 )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的培养莫定舆论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女子与男子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力。梁启超在 1897 年写的《论女学》一文中, 批评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 认为这是“祸天下之道”, 阐述了女子受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以后他又作《倡设女子学堂启》等。鸦片战争后,进步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改革教育的主张,为清末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二、蒙养院制度的确定(一)封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外国的入侵使得义和团反帝斗争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兴起,清朝统治面临危机。为暂缓社会矛盾, 清朝政府于 1901 年宣布实行“新政”。改革科举, 兴办新式学堂是“新政”的内容之一。 1905 年8 月,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