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数学个性化教育初探
厦门六中吴经茵
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实行综合素质教育是当今国内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有关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创造思维的文章近年来也屡见不鲜,相比而言,数学个性化教育方面的讨论却凤毛麟角。笔者以为,素质教育包含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故本文拟就数学个性化教育问题做一些探讨,意在与同行们商榷。
一、数学个性化教育在本世纪初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常提,中学数学教育要面向21世纪,现在,我们却是确确实实地站在21世纪的门坎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纪之交的2000年为世界数学年,“2000世界数学年的主要任务是使社会特别是普通大众了解数学对于世界的意义。”95年12月出版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一书在国内率先明确提出“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教育的主旋律。而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掌握有用的数学,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没有用的数学,即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2)人人掌握数学。实现人人掌握数学的首要策略是课程改革策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删除那些与社会相脱节、与数学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的智力活动相冲突、而恰恰是导致数学差生的内容。增加一些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为人们所需要的内容,如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及空间与图形知识,使学生在全面认识数学的同时,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大众数学”要求课程面向每一个人,因此新体系下的数学课程将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我们注意到,“大众数学”的教育观特别强调“人人”“每一个人”“不同的人”学数学。人人属于共性问题,而每一个人、不同的人属于个性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何在保持共性的原则下进行数学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本世纪初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初中数学个性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中学个性化教育已摆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然而,面对现行考试制度和教材,又如何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矛盾,如何贯彻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人人掌握数学,首先必须使人人懂得数学就在你的身边,要适应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必须学会运用数学,这是共性问题,进行个别化教育,应该对这个共性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是现代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此同时,数学也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的加强,而且结合计算机应用形成数学技术,数学不仅仍然发挥基础和应用基础的巨大作用,而且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至有人说“技术已使工作场所‘数字化’”“数学已渗入社会”“数学是机遇和职业的关键”“数学上的文盲既是个人的损失又是国家的债务。”就我国国情而言,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成为今后几十年我国人民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因而,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名词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同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