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章 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进展而展开的一个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等交织在一起构成的。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 )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 )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 )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 )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 )初创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郧埃? (2 )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3 )成熟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 (4 )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1 )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 )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 )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 )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5 )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6 )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 )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 )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二章 1 、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1 )阶段性和连续性(2 )顺序性和定向性(3 )不平衡性(4 )差异性 3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认知发展包括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影响因素包括:(1 )成熟( 2 )练习和经验( 3 )社会性经验( 4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教育的启示:(1) 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 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从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而是具有与成年人有质的差异的独特的心理结构个体。(2) 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具体表现在: 一方面儿童具有完成一定典型活动的能力; 另一方面儿童具有犯一定典型错误的倾向,这四个发展顺序不可颠倒和逾越,当通过适当增加环境刺激可以加速其发展的过程。 4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对教育的意义。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整个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学习信任阶段、成为自主者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变得勤奋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显示充沛感阶段、达到完善阶段。教育意义: 指出了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需要的支持帮助, 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在教育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勤奋感, 教师和学校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和创造, 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 并耐心的回答其问题, 增强其自信心, 发展其主动人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成败观,使其懂得成功的必然现象, 不可因一时失败而丧失信心,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 切不可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 不要在同班或其他人员面前轻视和贬低他们。 5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有那些基本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 心理发展观(3) 内化学说(4)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他也是个建构主义者。首先, 他认为, 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 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要点: 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 其次教师指导成分逐渐减少, 最终要使学生做到独立发现, 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他的理论对与合作学习、情景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6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1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2) 改革教学方法, 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