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一)、学习障碍
定义—— 一般是指中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
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
(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
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
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
定学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
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
学忆失调型——不能对学习材料进行有
意义的加工、理解和记忆,对较为抽象的学习
材料难以领会。
2、学习策略失调型——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不
能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
惯,不会自我管理时间和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学习障碍的评估——
1、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 某
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为习
惯不良等心理因素。
2、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
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环境因
素。
对学习障碍孩子的辅导——
1、培养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
力,及时肯定进步。
2、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 学习方
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4、创设成功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
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
定义——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
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
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卢家楣1989)。
1、过失行为——
(1)说谎行为
⑵课堂违纪行为
⑶考试作弊行为
⑷青少年吸烟行为
⑸厌学、逃学行为
⑹网络迷恋行为
⑺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⑻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
⑼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⑽逆反行为
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
酒、敲诈勒索等)
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