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分布式电源参数.doc

格式:doc   大小:2,295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布式电源参数.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4/29 文件大小:2.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布式电源参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布式电源参数
分布式电源参数::1、宽电压输入范围:85~265VAC 50Hz±10% 2、输出电压:220V、110V、48V、24V,满足各种场所使用。 3、输出功率:持续功能100W;短时功率200W(20S);瞬时功率600W(100ms)。 4、蓄电池充放电管理功能: 设备配置2节12V蓄电池,当交流停电时,保证直流供电不中断。设备后备用电时间由蓄电池容量和负载大小决定,当蓄电池放电至过欠压时,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并为保护蓄电池自动停止直流输出;当交流供电正常时,装置自动恢复直流供电并在72小时之内可将蓄电池重新充满。 5、通讯规约:MODBUS通信规约、通信速率? 9600bps
相关技术背景
分布式电源作为集中供电方式的一种补充,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电力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被誉为本世纪电力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可能会对大电网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对该影响进行分析,以准确评估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后电网运行的安全
稳定性,这就需要相应的参数监测装置。
参数监测装置的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电力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动态非线性负载的应用,随之而来的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外,早已经有专门机构来制定各种电能质量的规范,而我国在近年也逐渐提出了各种质量标准,并在最近几年的电网改造中越来越重视电能质量的监控。
传统的分布式电源检测是靠分立的仪器组合完成的,如功率装置、波形监测装置、谐波分析装置等。这种测试装置的弊端是体积太大、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完成无人监控的目的,数据不集中,而且反应不快,不利于实时监控。新一代的测试系统是高集成式的,是基于无人监控的目的的。这种系统的具体实现按信息处理次序由传感器、信号采集、多路模数转换、数据处理、标准判断、控制、统计、通信等部分组成。这种系统克服了传统测试的弊端,比较符合现代监控的
(4)有的产品虽然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模块,功能较强,可是价格较高,
且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市场。
(5)在测量原理上,有些装置假设工频信号为理想的 50Hz 正弦波,这
样就忽略了谐波信号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片机的广泛使用实现了简单的智能控制功能。
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的迅速发展,需要处理
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电网参数监测装置的实时性和精确度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显然,传统的单片机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实时监控的需要,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将逐步取代一般的 MCU
[2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从软硬件两方面设计了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的参数监测装置,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2)为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提供了监测装置,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对节点电压、电能质量、系统保护、可靠性、短路电流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定量的研究其接入电网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便提出消除各种不利影响的方法。实时地监视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时关键点的电压、有功、无功、相对功角等参数,对掌握电网实际的静态和动态行为,指导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分布式电源集中监控,是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体系结构关系到整个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软件成分的划分、描述,成分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系统的软件结构等。一个完善的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实时性和可扩充性。而可靠性、实时性和可扩充性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取决于硬件体系结构,更多的取决于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本文旨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集中监控软件体系结构,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种借鉴。
一、目前常用的电源监控系统
  一般的分布式电源集中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由各类
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机、通信线路,以及监控机等组成。传感器一方面与被监控设备相连接,将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等模拟量采集,并转换成数据采集/控制机易于处理的直流电压、电流;另一方面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将转换后的直流电压、电流送入数据采集模块,以便完成A/D转换。数据采集机接受从采集模块送来的数据并储存。监控机可将采集来的数据显示,并提供接口供操作人员对被监控设备进行控制。
  分布式电源集中监控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关系到硬件体系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真正满足实时监控的需要。
二、全新的监控软件模式
  透过分析业内几种常用软件体系结构后,我们发现其在功能上的分布,仍不能达到大型监控系统在实时性上的需求,从而影响监控系统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