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中建史名词解释.zip

格式:zip   大小:3,810KB   页数:41页
该文档为压缩包格式,解压后包含4个文件,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建史名词解释.zip

上传人:独角戏 2021/6/19 文件大小:3.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建史名词解释
../中建史名词解释.doc [3.51 MB]
../中建史选择知识点.doc [57 KB]
../中建史部分论述.doc [351 KB]
../中建词语解释很全-略偏.doc [128 KB]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木构件:
阑额:柱子上端联络和承重的木构件,托起斗拱。隋唐称柱间,清代称额枋, 宋代称阑额。
柱头枋:各跳横拱均施梗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宋式称谓,檐柱或内柱中 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栱的枋料,称为柱头枋,清式称正心枋。】
3、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tuan)之间斜置的木件,主要起到扶持檩的作用,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宋代建筑上各榑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榑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为托脚。】
4、明栿:在平闇(an)以下或者砌上明造,(也就是吊顶的室内)露明可见的梁,做工细腻,力求美观。
5、草栿:在平闇、平棊上看不见的梁,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加任何艺术加工,因制作潦草,故被称为草栿。
6、地栿:位于柱脚,类似额枋的木构件。
7、槫:在中国古建筑屋顶中,槫位于草栿之上用以承椽,长随间广;位三架梁上之正中、蜀柱叉手上谓脊槫;位于三架梁两端谓上平槫;位于四椽栿两端谓中平槫;位于六椽栿两端谓下平槫。
8、分心槽: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的做法。现存使用分心槽的建筑例子为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9、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例如山西晋祠圣母殿000)
10、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北京故宫太和殿)
11、金箱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12、平闇:为了不突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13、平棊(qi):在木框间放置较大的木板,板下施以彩绘,贴以偶彩,后期应用较广泛。【用枋木相交构成正方形、长方形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或多边形的大格子,上面盖木板的,成为平棊。)】
14、叉手:从平梁的梁头置脊槫间斜构架中最上层的梁。
*15、砌上明造:古代的“上梁”,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16、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的斗拱上,但向内退半个柱径。
17、缠柱造: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要增加梁,角部每面都要增加一组斗拱。
18、生起:柱子的高度由当心间的平柱向两端角柱逐渐增高叫做角柱的生起。
19、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侧倾斜柱高的10/1000,向两山内倾斜8/1000,而角柱同时向两个方向的建筑内部倾斜。
20、檩: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它的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致
金檩:位于檐檩和脊檩之间的檩木,按位置又分上、中、下三檩。
21、月梁09:天花下面的明栿。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的曲线。汉代称为虹梁,宋称月梁。明代以后南方建筑中尚保留此法,而北方已不用。
*22、造月梁之制:指唐宋建筑平棊之下的明栿均做成月梁,特点是梁端下弯,梁面弧起,梁下起凹,形如月牙。
23 、杀梭柱之制(卷杀):将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卷杀称上梭柱,上下段均卷杀称上下梭。
24、随梁枋:最长的梁下面的枋,起稳固梁架的作用,是联系构件。
25、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叫挑尖梁,没有斗拱的叫抱头梁。
26、穿插枋:明清横向的木构件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27、伏脊木:被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28、平身科:位于檐部柱间的平板枋上,即宋式的补间铺作,起垫托檐桁的作用。
29、铺作:狭义说是指斗栱;广义说是指斗栱所在的结构层。唐、宋建筑斗栱所在的铺作结构层对木构架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30、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31、槽升子:正心拱(正心瓜拱及正心万拱)两端的升,这种升的外侧有槽以固定拱垫板,早期两朵斗拱之间用泥土来封护,明清采用木板——拱垫板,所以早期没有槽升子,封护是为了防止鸟、虫飞入建筑内。
32、三才升:在里外拽瓜栱、万栱和厢栱两端的升。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
33、补间铺作:宋代对柱间斗拱的称呼,清代也称平身科,其实就是在两柱之间的斗拱,下面接着的是平板枋和额枋,而不是柱子的顶端,因为屋顶的大面积荷载只依靠柱头斗拱来传递是不够的,需要用柱间斗拱将一部分荷载先传递到枋上,然后传递到柱子上。【宋代建筑位于两柱之间阑额上的外檐斗栱称补间铺作,即清代的平身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