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小学教育语文效果监控评价结果反馈.ppt

格式:ppt   大小:1,378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教育语文效果监控评价结果反馈.ppt

上传人:AIOPIO 2021/9/18 文件大小:1.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教育语文效果监控评价结果反馈.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教育语文效果监控评价结果反馈
组织单位
考察内容
200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
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7000人——28
2005
教育部考试中心
PISA的中国化试验
数学、科学、阅读
全国部分地区15岁学生
2005
教育部和联合国儿基会合作
语文、数学、科学
9省区3、5
2008年教育部成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始组织对部分省区进行学业质量监测
2008年,江苏成了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始对3、5、8年级学业质量进行全员监测
2003年开始北京市5、8年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2008年随机抽取学生样本6203人,%
评价什么
结果怎样
怎样看待
对评价的整体、系统设计

通过评价框架的设立保证测量的科学性
评价框架:
考查内容
考查能力


积累与运用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字(词)义
积累和运用常见古诗文


为了获取信息
整体感知
提取信息
形成解释
合理使用信息并做出评价
为了获得文学体验
为了完成任务
写作
根据一定的目的写解释性或者说明性的材料
能根据写作目的和表达的需要,选取恰当的作文材料
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评价框架的建立过程
把握 “学业质量评价”性质
深入解读
课程标准
形成评价框架
分析
能力发展
影响因素
借鉴国
内外研
究成果
把握 “学业质量评价”性质
常模参照测验:根据个体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个人表现的测验方法。主要目的是对考生的能力作出区分,为选拔升学等提供依据。
标准参照测验:参照一个事先规定好的尺度或标准来解释个体行为表现的测验方法。主要用于反馈。
例:A 校5年级语文平均成绩
分数
常模判断
标准判断
排名
第一次
80
10
不合格17%,合格52%,
良好23%,优秀8%
第二次
85
8
进步
不合格17%,合格52%,
良好23%,优秀8%
基于课程标准的标准参照测试。
深入解读课程标准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不断的修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种个性品质,包括内在的心理品质和外显的行为品质特征。
从经验论的观点看,“素养”是人的经验。
素养的高低,与人的经验的丰富程度和组织化(或称“结构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经验越丰富,且这些经验的内在联系性越好(即组织化或结构化程度高),这个人在这方面的素养也就越高。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的言语活动经验,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活动的经验
语文素养高的人总是在较为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并不断地组织、优化着自己的言语经验结构
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人不断地修习语言的过程,是与人的言语实践过程相一致的过程,是人的言语经验的终身发展过程
最基本和最关键的言语活动
课程标准中相关目标的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