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思路 (一)在课改初期以校内资源为主,然后积极向社区拓展辐射,做到开发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并重。?从目前来讲,我们认为首先是要把学校资源利用好,要立足校内开展好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这是学生实践活动最直接、最便捷、最经常的形式。在课改初期,在社区实践网络和平台还未全面搭建起来之时,积极开展好校内实践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学校能全面掌控的实践主阵地。?(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力量,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渠道和实践内容,使其成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向和亮点。?综合实践活动从其本质要求上讲是要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区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及责任感。因此, 学校必须根据课程要求主动出击,在整合以往校外实践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开辟新的实践渠道和内容,主动地为学生寻求和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网络。? (三)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活动以班级组织及学生个人自愿参加为主,校外实践以学校统一组织管理为主,以班级、小组组织为辅。校外实践活动暑假以社会实践为主,寒假以社区服务为主。??校外实践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便于建立更多的实践渠道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确保管理的规范和活动安全,同时又能保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避免弄虚作假。当然,学校目前统一组织的实践内容还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参与的需要,因此班级、小组组织自主安排的实践也是必须的。? 4. 配备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实践活动师资队伍。??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为一门实践类课程, 但只要是课程其实施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参与。因此综合实践课程仅有政教处的统筹安排,仅有班主任的常规指导与管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改变传统的“开展活动就是班主任的事,与任课教师无关”的做法,把任课教师纳入实践活动之中,并使其成为实践活动指导的主体,唯如此才能真正保证这门课程的推进与效果。?在师资配备上要强调以下环节: ?第一,做好任课教师的思想和动员工作,让任课教师从内心认同新课程对任课教师带来的这一角色转变,明确指导学生实践是新课程下对每位教师的职责要求。?第二,班主任要在实践活动中起来核心作用,按照学校安排作好组织、协调和管理。?第三,师资配备相对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体力和精力旺盛,积极性更高,且易于与学生沟通。?第四,师资配备要充足。与平时一位教师可在课堂上执教 50 名学生有着显著不同的是,外出实践活动需要更多的师资进行管理。因为课程的空间大了,不再局限于教室;课程内容变了,由书本变成了现实的人与事的处理;课程的安全保障低了,外出活动对学生安全的关注明显提升。因此就要求学校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性质配备充足的师资,以确保实践的有序、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