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论李渔的商人品格及其戏曲创作.pdf

格式:pdf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李渔的商人品格及其戏曲创作.pdf

上传人:xwbjll1 2014/9/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李渔的商人品格及其戏曲创作.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蒙古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李渔的商人品格及其戏曲创作
姓名:张振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马冀
20050101
论李渔的商人品格及其戏曲创作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史上,很少有清初戏曲家李渔这样复杂而毁誉天壤的人物。他亦文亦商,著述颇丰,生前名满天下,妇孺皆知。身后三百年却冷冷清清,少有史载,人们对他的评价亦历来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综合来看,在以往的李渔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对李渔的戏曲理论,即《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部,予以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划时代的杰作。而李渔的戏曲创作《笠翁十种曲》,却长期被定位于二流喜剧作品的地位,遭到种种忽视与轻视。甚至有人直截了当地称李渔为:理论的巨人,创作的矮子。在这种理论与创作极度不平衡的关系中,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的角度,去看待李渔的人品及《十种曲》。由于中国古代强大的诗歌传统的制约,几乎所有由诗转化而来的艺术样式最终都会走向对诗的回归。戏曲艺术同样如此。表现在戏曲发展史上,中国古代戏曲经历了一个由俗而雅,由场上逐渐转向案头的过程。这种转化使中国古代戏曲逐渐丧失了“戏”的本质特征,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曲化倾向。而李渔的《十种曲》,却以种种鲜明的当行特色,全力纠正了这种倾向,使中国古代戏曲中长期失落的“戏”的意识重新觉醒。这正是李渔的《十种曲》对中国古代戏曲作出的独特的贡献。关键词:李渔,商人品格,戏曲创作
⋯’“”:篖瓾,.,,琩.,”—,瑃瓸琣..,“盿.’癝痶“眞,
引言李渔,浙江兰溪人。原名仙侣,字滴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别署觉世裨官、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明朝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八月七日李渔生于江苏如皋,清圣祖康熙十九年庚申正月十三日卒于杭州西子湖畔,享年七十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史上,很少有清初戏曲家李渔这样复杂而毁誉天壤的人物。他亦文亦商,著述颇丰,生前名满天下,妇孺皆知,身后三百年却冷冷清清,少有史载。人们对他的评价亦历来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正如日本学者网晴夫所说:“在中国戏曲史上,还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像李渔那样,由于对为人的看法不同引起了对他评价的巨大分歧。归根到底,这是由于他的戏曲与一般的传统戏曲有所区别而造成的。他那与一般士大夫迥异的不事检点的生活方式,又往往不可避免地牵连到对他的剧作的评价,从而使情况变得比较复杂。”由对李渔世俗化商业化的生活方式的否定,而菲薄其人品乃至文学创作的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与李渔同时代的袁于令。他在《娜如山房说优》中这样写道:由人品及文品,其后的董含在《莼乡赘笔》中写道:“今观《笠翁一家言》皆坏人伦、伤风化之语,当堕拔舌地狱无疑也。””’晚清黄启太的《词曲闲评》更是认为,李渔是“衣冠之败类,名教之妖凶”,“一生著作,绝少雅言”,“所刻《~家言》备极狠琐错杂,雄靛芜秽,以绍绅盛会,而侈谈床第钾裹之事”,“喊李笠翁《十种曲》恶孽魔障,纯是饿鬼畜生道变相出来,无一超脱世界者。以次填词,直与沿街乞食莲花闹无殊,真是风雅之厄”幅’。从以上对李渔的部分评价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评论者大都以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及文艺思想观念作为评判李渔的人格及文学作品的标准。由于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官绅士人“李渔性龌龊,善逢迎,游绍绅间,喜作词曲小说,极***亵。常挟小***三四人,子弟过游,便隔帘度曲,或使之捧筋行酒,并纵谈房中,诱赚重价,其行甚秽,真士林所不齿也。予尝一遇,后遂避之。“’以上对李渔的评价,集中在“声色”与“获利”两方面,完全把他描述成为一个终日逢迎权贵的士林败类形象。由此而滥筋,“耳食者从而附和之,指摘低拱,几无完善之语。”“’单锦布,李渔年谱,李渔全集:十九卷,杭州:渐江古籍出版社,第场⒌趌页。闭晴夫,李渔的戏曲及其评价,复旦学报缈瓢,转引自:单锦衍,李渔研究资料选辑,李渔全集::十九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第吴梅,《曲海目》疏证,是梅戏曲论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第场转引自:单锦衍,李渔研究资料选辑,李渔全集:十九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第
多有姬妾,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正常合法的社会现象,李渔亦未免俗,他之所以受攻击是因为他的家庭戏班多由其姬妾组成,并携之四处演出。在他们心目中,李渔自弃仕途,以自食其力的写文卖艺为“治生”方式,这种对士人传统的“本业治生”方式的叛离,是大逆不道的:而为娱乐广大民众所作的戏曲剧作,则因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性而被斥为“风雅之厄七显而易见,今天看来,这种对李渔的贬斥是不公正的。李渔的思想人格明显渊源于晚明的文化思潮,又受到明清之际特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诸因素的制约而发生了某种变异,并在其个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以及享赋个性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形态结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