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类镇痛药.docx

格式:docx   大小:14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类镇痛药.docx

上传人:wo1230 2022/3/23 文件大小:1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类镇痛药.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 吗啡
吗啡为纯天然阿片类生物碱。1806年德国化学家从鸦片中提出纯品吗啡;1847年Knorr确定其分子式;;~10 分钟即达血浆峰浓度,平均33~40ng/ml,血浆终末消除半衰期90± min。约不到1/10吗啡缓慢透过硬脊膜进入脑脊液,其吸收半衰期平均为22 min,需60~90分钟达脑脊液峰浓度,手术后止痛的脑脊液最小有效浓度平均150 ng/ml。硬膜外注入2~6 mg的吗啡后,脑脊液吗啡峰浓度相当血浆浓度的50~250倍,随即呈双相消除, 小时(快速消除相)和6 小时(缓慢消除相),说明脑脊液里吗啡亦难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返回体循环,其有效作用时间可达20 小时。新的硫酸吗啡延缓释放酯质体注射剂(morphine sulfate extended-release liposome injection,商品名DepoDur)10 mg注入硬膜外腔后缓慢释放进入体循环和透过硬脊膜进入脑脊液,血浆峰浓度平均仅为20 ng/ml,消除半衰期长达16 小时左右,可以有效止痛达36~48 小时。
mg吗啡,血浆峰浓度时间5~10 分钟,± ng/ml,脑脊液浓度6410±1290 ng/ml。吗啡注入脑脊液经15~30 分钟的快速分布相浓度开始下降,± min。注射后6 小时脑脊液内吗啡的平均浓度仍达332±137 ng/ml。吗啡鞘内初始分布容积约为22±8 ml。吗啡脑脊液药动学具有明显个体差异,个体之间持续作用时间长短不一。
二、药效动力学
吗啡的中枢神经作用同其他阿片类药物,包括镇痛、镇静、镇咳以及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恶性呕吐、尿潴留等。
(1)镇痛镇静:吗啡选择性激活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吗啡可有效缓解种疼痛,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吗啡还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吗啡激动边缘系统和蓝斑核的阿片受体,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伴有欣快感并出现嗜睡、精神朦胧、神志障碍等,安静时易诱导入睡,但易唤醒。大剂量吗啡(15~20 mg)镇痛镇静作用更明显,且无封顶效应。
(2)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3)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随着吗啡剂量增大,呼吸抑制作用增强。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至3~4次/分,最后呼吸停止,这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4)缩瞳:吗啡主要通过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引起瞳孔缩小。阿片类药物过量时瞳孔缩小,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但不具有特异性(例如桥脑出血或缺血性损伤后亦可出现同样体征)。吗啡过量呼吸抑制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时可以出现显著的瞳孔散大。阿片类药物的缩瞳作用可以耐受,因而在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其注射吗啡缩瞳作用减弱。
(5)其他:吗啡直接兴奋延脑呕吐中心化学感受器导致恶心、呕吐。此外,吗啡通过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及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1) 胃肠道:吗啡一方面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肌张力,减缓推进性蠕动, 使内容物通过延缓和水分吸收增加;另一方面吗啡可以提高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使肠内容 物通过受阻。同时吗啡还通过中枢抑制作用,减弱便意和排便反射,引起便秘,用于止泻。
(2)胆道:吗啡收缩胆道奥迪括约肌,使胆道排空受阻,导致上腹部不适甚至引起胆绞痛(阿托品可部分缓解)。
(3)支气管:大剂量吗啡时可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时收缩,诱发和加重哮喘。
(4)膀胱:吗啡提高膀胱括约肌的张力,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
(5)子宫:吗啡降低子宫张力,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延长产程,产妇禁用。

(1)扩张血管及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这与吗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促进组***释放有关。有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间接扩张脑血管: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CO2潴留可使使脑血管扩张,导致颅内压升高。因此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患者禁用。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免疫反应。一次给予吗啡后后早期出现短暂的
IL-1、IL-2、TNF-α 、TNF-β 和IL-10增加,随后出现持久下降,直到给药后48 小时才恢复。吗啡还抑制NK细胞活性、抑制刀豆素A刺激T细胞增殖及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三、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中重度急性疼痛和慢性癌痛。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