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发展心理学第一节
第1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岁)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2-16
(二)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13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研究设计
一定时期内,即追踪研究
1、纵向研究
2、横向研究
3、系列交叉研究
同一时期内,常用
结合研究,取长补短
第14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观察法
实验法
访谈法
临床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自
然
观
察
法
结
构
观
察
法
方法因研究对象改变而异
第15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因素决定论:高尔顿
二、环境因素决定论:华生
三、二因素论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维果斯基
六、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高尔顿
第16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009年5月三级单选题
52、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普莱尔 (C)吴伟士 (D)班杜拉
第17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实质: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达到平衡的途径:同化、顺应
心理起源: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p187),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心理发展的过程: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皮亚杰
第18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图式
同化(量变)
顺应(质变)
平 衡
第19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1)原有结构
图式(scheme)-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 (p187)
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自动思维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第20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途径
同化(assimilation吸收、扩容)-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p187) 例:鲸鱼被同化到哺乳动物之中,同时使鲸鱼和哺乳动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也叫异化)-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即内部图式已发生改变。(p187)
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
第21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3)趋向
平衡(equilibrium)-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
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
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
第22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p188)
◎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
◎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平衡是指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23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
第24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自动思维播种信念收获行动,
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第25页,共7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