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心善、倡善与求善.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心善、倡善与求善.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7/2/27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心善、倡善与求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心善、倡善与求善 1 人心向善人性善恶问题,自孟、告之辩始,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在思考。告子曰: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2 孟子言善倡善孟子不仅言人性善,而且倡导善,宣扬善。“善”是孟子思想的基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说,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主张具仁心, 施仁政。强调仁政是治天下的必备条件,将“不忍之心”的思想用于政治,维护国家长远利益。提倡以德治国, 主张“有德者执政”“尊贤使能”。倡导以德服人的仁政, 主张“王道政治”, 反对武力、霸政。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度, 国家授田于民,轻徭役,薄赋税,不误农事,制民之产,民富国强。 3善--- 中华民族的信仰与追求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等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这些都充分彰显“善”, 此乃中华民族的追求和信仰。 荀子强调抑恶从善荀子“性恶论”之性指向人的后天之性,倾向于以“行”论“性”。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 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造成的。但他们的目标都是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孟子强调社会教化使民趋善的作用, 荀子同样强调“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往往以礼义并称, 区别于孟子的以仁义并称。如果说孟子是在孔子“仁”的概念之后着重建立了“义”的概念, 那么荀子就是继孟子之后着重建立了“礼”的概念。所以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 认为:“荀子最著明的是他的性恶学说。 儒、释、道共同倡善儒家强调人与人( 社会) 和谐--- 善待他人。仁、义、礼、智、信等都是强调善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和谐人际对于社会稳定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意义。释家强调人内心和谐--- 善待自己。释家讲究静心领悟,若无静心, 很容易偏激, 走极端; 若无领悟, 不得世间万物真谛。认为相由心生, 心不动,万物皆不动,不动则不伤,主张笑对人生,不怨恨一切。强调随心,随性,随缘。道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善待自然。主张天气自然, 共为天地之性。道家认为自然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 人应该顺应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 维护自然生态, 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才符合自然规律,才是最美的。 法家重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