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ppt

格式:ppt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ppt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方现代管理思想(60年代~现在)
背景: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平与民主的呼声,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论、控制论的形成,行为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发展等使管理理论出现学派林立的局面。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一、管理过程理论学派
观点:
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法约尔是这个学派的最早的代表人物,《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为最早的代表作。孔茨和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是战后的代表作。
二、社会合作学派
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切斯特·巴纳德( Chester Barnard),著有《经理的职能》,指出经理的职能有三项:
1、建立和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
2、善于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贡献。
3、确定组织目标。
三、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主张: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着重研究个人需要、个人动机、人际关系。
主要人物和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等。
四、群体行为学派
主要关心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非一般的人际关系。
梅奥及霍桑试验,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模式”。
五、经验或案例学派
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
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几位教授。
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还必须研究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及个人心理的影响。
人——机工程
七、决策理论学派
认为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而应集中研究决策问题,以此为核心形成管理理论。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管理决策新科学》
八、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把管理人员看成是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着这一概念形成管理理论。
李维特(Leaviti)《沟通联络类型对群体绩效的影响》,香农(Shannou)和韦弗(Weaver)《沟通联络的数理统计理论》。
九、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认为:如果管理工作、制定决策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学符号或关系式来描述。
特点:1、减少决策中个人艺术成分。
2、以经济效果作为方案评价的依据。
3、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4、特别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伯法(buffa,美)《现代生产管理》
十、权变理论学派(Contingency Approach)
认为: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it depends”
卢桑斯(Fred Luthans,美)《管理的权变理论》:当过程、计量、行为、系统等学说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同部分总和的某种东西”。这就是管理的“权变学说”。
伍德沃德(John Woodward)《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十一、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用系统的概念来分析和研究组织模式、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过程,并建立系统模式用于分析。
卡斯特()《系统理论和管理》。
十二、企业文化理论
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首先使用了“企业文化”。
1982年哈佛首先开设了“企业文化”课。
80年代初,美国先后出版了4部重要著作:
1、威廉·大内(William G. Duchi)《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花了8-9年,对日、美典型企业调查比较,提出“Z型组织”模式:
①实行长期雇佣或终身雇佣制。
②对职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③培养多专多能的人才。
④采取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决策方式。
⑤既要依靠科学的定量分析和严格的控制手段,又要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有效的启发。
⑥树立员工平等的观念,上下级之间建立一种融洽、信任的关系。
⑦利润并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通过向顾客提供真正的价值和帮助职工成长所得到的回报。
2、帕斯卡尔(Richard T. Pascale)和阿索斯(Antony G. Athos)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通过对日、美32家企业的调查,提出“7S”理论:
结构(Structure)、战略(Strategy)、制度(System)、技能(Skills)、作风(Style)、人员(Staff)和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s)。前三个为硬性因素,后四个为软性因素。美国企业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