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源性休克的诊治
1、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90 ,持续30,或
者应用升压药维持收缩压>90 ;
2、有肺充血的征象;
3、至少有一项下列器官灌注不良的征象:
a)精神状态的变化:早期兴奋→晚期抑制
b)肢端温度变化心搏出量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2)。
,应完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也可为后续血流动力学评估及并发症(如心包填塞)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15 法国 成人心源性休克治疗管理专家建议》
重症监护的血压和心搏出量管理
(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可使平均动脉压至少达到 65。
。
。
。
《2015 法国 成人心源性休克治疗管理专家建议》
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
(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或减慢心室率(若无法复律)已被证明是有帮助的。
,应使用抗栓药物的常规剂量,但应警惕出血的风险。
。
β 受体阻滞剂。
,可继续使用或开始启用利尿剂治疗,但应慎重。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原则
《2015 法国 成人心源性休克治疗管理专家建议》
机制:
,使呼吸做功增加;
,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后负荷增加;
,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
无 创 通 气
多巴胺()
是肾上腺素的前身,使用剂量不同,对受体的作用也不同。
小剂量(每分钟1-5)时主要为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选择性使肾及内脏血管扩张,可改善组织灌注情况,增加尿量,血压改变不明显。
中剂量(每分钟5-10)时除多巴胺受体继续兴奋外,对1也有兴奋作用,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可升高。
大剂量(每分钟>10,也有认为是>20)时,主要表现为受体效应,外周血管收缩,左室后负荷增加,血压升高,但肾和其他内脏血流量减少。
大剂量多巴胺应用的潜在危险是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高血压、肾血流量减少使尿量减少。应用多巴胺时应注意,碱性药物和钙剂可使其灭活。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
多巴酚丁胺( )
为选择性心脏β1受体兴奋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强心作用优于多巴胺;
对心率和周围血管影响较少,但当剂量>10时兴奋α受体,周围血管收缩。
临床上治疗感染性休克多选用多巴胺,但对心源性休克早期,多巴酚丁胺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剂量:-10,持续静脉滴注。血压未明显下降的患者,也可及硝普纳合用。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
-30对α受体的兴奋作用占优势,周围血管收缩。
用药后血压上升,末梢循环不好者,应加用扩血管药物,或换用其他强心药物。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使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左室充盈压
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有促心律失常作用
米力农()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
钙增敏剂
扩展外周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
具有一定的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可用左西孟旦作为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一线用药
左西孟坦()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
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室辅助装置:(、 )
体外膜肺氧合()
循环、呼吸辅助装置
。
,最好用体外膜肺氧和技术。
® 设备辅助。
循环支持。
静脉血由内置泵输入膜肺,经行气体交换,再输回动脉,转流量可达心排量的70%-80%。减少了肺血流量,减轻肺水肿,减少双心室射血所做的功及维持动脉血压。 及血液透析或滤过装置相连接,可同时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减少血容量。
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
,尤其是对于心率>75 次/分并有心衰迹象者。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的心源性休